首页 > 灵异恐怖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穿越版 > 第166章 润物细无声

第166章 润物细无声(1/2)

目录

开学典礼后,“知否女学”便正式走上了轨道。明兰为女学设计的课程,并非传统私塾的枯燥灌输,而是充满了巧思与实用性,如同一股清泉,悄然浸润着这些女孩们的心田。

每日清晨,课程从朗朗的诵读声开始。周秀才教学极为耐心,他并不苛求进度,而是注重夯实基础。明兰编写的识字歌诀简单有趣,将常用字融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姐妹和睦,孝亲敬长”等贴近生活的短句中,女孩们边读边记,效率颇高。算术课上,周秀才用黄豆、竹签做教具,模拟市集买卖、粮食分配,让数字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工具。女孩们从最初的畏难,渐渐变得兴致勃勃,下课了还常常聚在一起比拼谁算得快。

午后,则是技能课程的时间。绣房里,巧手绣娘从最基础的穿针引线、平整缝补教起。她发现这些农家女孩虽然初次接触系统学习,但常年帮衬家务,手指远比城里的娇小姐灵巧,进步神速。简单的帕子、袜底很快就能做得有模有样。绣娘还时常鼓励她们:“这手艺学好了,将来自己绣个嫁妆,或者接了活计补贴家用,都是极好的。”这让女孩们学得更加起劲。

最受女孩们欢迎的,或许是那位官家出来的老嬷嬷教授的“家政课”。这门课内容包罗万象,却极其实用。老嬷嬷并不讲什么高深理论,只教她们如何根据季节变换调配饮食——“春日宜食甘温,夏日宜食清淡”,如何辨别食材的新鲜好坏,如何用最寻常的食材做出滋补的汤水。她还教她们简单的衣物浆洗保管之法,如何祛除异味,防止虫蛀。这些知识,直接关乎每日的生活质量,女孩们听得目不转睛,回家后还能现学现卖,帮家里改善伙食,常常得到父母的夸赞。

而医女每旬一次的“护理课”,则几乎成了所有女孩(乃至她们母亲)最期待的课程。医女语言通俗,手法直观。她教她们辨认几种田间地头常见的止血、清热草药;演示遇到磕碰外伤如何简单清洗包扎;讲解妇人孕期和坐月子需要注意的事项;甚至演示如何给发热的幼儿进行物理降温。这些知识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多间,无异于救命的法宝。许多女孩回家后,将学到的知识告诉母亲,竟引得不少妇人也私下里向女儿打听,恨不得自己也来听听。

明兰并非一味地要求学习,她深知张弛之道。每日都有固定的课间休息,女孩们可以在庭院里玩耍嬉戏,跳绳、踢毽子、玩翻花绳,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学堂。明兰还规定,每旬放假一日,让她们回家帮助父母劳作,既是休息,也是实践。

她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来到学堂,有时是静静地站在窗外听一会儿课,有时会走进绣房看看她们的作品,温和地指点几句,有时则在休息时和女孩们聊聊天,问问她们家里的情况,听听她们的想法。她从不摆侯夫人的架子,总是那样温和可亲,女孩们渐渐不再怕她,都亲切地称她为“夫人”或“先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