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谣言四起·医者污名(1/2)
省城“济世堂”的鎏金匾额,在清晨微凉的薄雾中,依旧泛着温润的光泽。这里曾经是苏明霞悬壶济世多年的地方,曾承载着无数病患的希望。可今日,这往日里人来人往、药香弥漫的堂口,却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压抑。
几个穿着粗布短打的伙计,正拿着抹布,一遍遍地用力擦拭着门口两侧粗大的朱漆廊柱。柱子上,几张崭新的、浆糊尚未干透的官府通缉告示,被粗暴地覆盖在原先“妙手回春”、“仁心仁术”的锦旗之上。那猩红的大印和墨迹淋漓的“江洋大盗”、“邪道妖人”、“窃取国宝”、“杀伤官兵”等字眼,如同一把把淬毒的匕首,狠狠扎进每个过路人的视线。
“听说了吗?苏神医…呸!那苏明霞,原来是个妖女!” “可不是!告示上白纸黑字写着呢!为了炼什么长生不老药,跑去偷皇陵的宝贝!叫什么…‘幽蓝宝莲’?” “对对对!就是那东西!听说那玩意儿邪性得很,是长在死人堆里的妖花!叫‘九萼幽蓝’!蓝色的花瓣,夜里会发光,沾着死人气!” “嘶——这么邪乎?怪不得告示上说她用的邪术!你们想想,以前她治那些疑难杂症,见效是不是快得邪门?什么起死回生…怕不是用了妖法,拿别人的命填的吧?” “有可能!告示上不还说她身边那个林静水吗?说是她同党,我看更像是她炼药失败的‘药人’!浑身冒寒气,人不人鬼不鬼的!可怜啊…” “难怪前阵子看他就不对劲,脸色青灰青灰的,原来是遭了反噬!这妖女真是害人害己!”
议论声起初还压着嗓子,如同阴暗角落里的窃窃私语,充满了惊疑和恐惧。但随着人群越聚越多,各种添油加醋的细节被口口相传,声音便越来越大,越来越肆无忌惮。
“张老三,你不是说苏…那妖女前几年治好了你娘的老寒腿吗?还分文未取?现在想想,怕不是她在那药里动了什么手脚,先治好再控制?或者…你娘是不是后来身子骨反倒更虚了?” 一个油滑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带着明显的引导意味。
被点名的张老三,一个老实巴交的货郎,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想起老母亲近来确实精神不济,咳嗽也多了些…难道…真的是…?他嘴唇哆嗦着,想反驳,却在那“窃取皇陵”、“杀人害命”、“邪术妖法”的滔天污名和周围无数双怀疑、审视甚至带着点幸灾乐祸的目光下,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头顶,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眼神躲闪,仿佛自己也成了某种见不得光的共犯。那份曾经对苏明霞的感激,在恐惧和流言的碾压下,瞬间化为乌有,只剩下难以言喻的羞耻和恐惧。
“苏大夫…不是这样的人…” 角落里,一个微弱的声音响起,是曾在济世堂外跪了三天三夜、最终被苏明霞妙手救回独子的王婶。她枯瘦的手紧紧攥着衣角,浑浊的老眼里噙着泪水,声音颤抖却带着一丝固执。
“王婶!你醒醒吧!” 旁边立刻有人打断,声音尖利,“官府都发告示了!还能有假?她就是披着人皮的妖魔!专吸咱们穷苦人的精气神!你看你家柱子,病是好了,可最近是不是总做噩梦?人也木呆呆的?这就是被妖法伤了根本了!”
王婶如遭雷击,身体晃了晃。柱子最近确实夜里总惊醒,白天也提不起精神…难道…难道真不是病根未除,而是…?她看着告示上那模糊却充满“邪气”的画像,看着周围一张张或激愤、或恐惧、或贪婪的脸,最后一丝坚持也崩塌了。她捂住脸,浑浊的泪水从指缝中涌出,发出压抑的、绝望的呜咽:“柱子…我的柱子啊…都怪我…都怪我信了那妖女…”
信任,如同精美的瓷器,在谣言的重锤下,脆弱不堪,纷纷碎裂。
这还不是最致命的**。
在老镇上的茶楼,向来是消息集散之地。此刻更是人满为患,烟雾缭绕,唾沫横飞。
“…千真万确!” 一个穿着破旧羊皮袄、满面风霜、眼神却精明的老猎户模样的人,拍着桌子,唾沫星子喷得老远,声音洪亮,瞬间吸引了所有茶客的注意。“就在前天晚上!月黑风高!我追一头瘸腿的獐子进了后山老林子!那地方邪性,平时我都不爱去!结果你们猜怎么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