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打土豪分土地 燕云安民策(1/2)
垂拱殿内,檀香袅袅,气氛却不如往日轻松。赵佶将几份来自燕云各州的奏章递给侍立一旁的李纲、吴敏、以及回京述职的种师中、吏部尚书陈过庭等核心重臣,以及肃立在阴影中的梁师成。
“都看看吧。”赵佶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光复燕云的庆功酒尚有余温,这治理的难题,便已找上门来了。”
李纲快速浏览,眉头越皱越紧,率先开口,声音沉凝:“陛下,奏章所陈,俱是实情。涿州清丈田亩受阻,蓟州旧官怨怼考成,蔚州移民与原住民械斗,蒙学堂推行遇冷……此皆新政推行必然之阵痛。然,若处置不当,恐生民怨,动摇新政根基,辜负前线将士血战之功!”
种师中虽已卸任前线总指挥,但对燕云局势依旧关切,他抚须沉吟道:“李相所言极是。这好比攻城,城墙虽破,巷战犹烈。燕云之地,脱离中原百八十年,其地方势力盘根错节,非强力可骤然涤荡。老臣在幽州时便有所感,许多旧辽汉官、豪强,表面归顺,实则观望,甚至暗中掣肘。”
接着陈过庭肃然道:“陛下,臣观此数事,其核心在于‘人’与‘利’二字。旧有利益格局被打破,心怀怨怼者自然阳奉阴违;新迁之民与土着争夺生存之资,冲突难免;胥吏旧官惰于新政之繁,更是人之常情。然,朝廷法度不可废,新政之利必须行!关键在于如何执行。”
阴影中的梁师成阴恻恻地补充,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大家,李相、种帅、陈尚书所言皆切中要害。老奴麾下儿郎也已探得,确有部分豪强,不仅在地方串联,更试图通过其在汴京的故旧关系,散步流言,混淆视听。还有那起子旧辽降官,私下聚会,言语间颇多悖逆,怀念契丹旧主……是否需要皇城司……”他话未说尽,但其中的森然意味不言而喻。
赵佶抬手,制止了梁师成后面的话,目光扫过众人:“梁师成,你的意思朕明白。然眼下大局初定,不宜以严刑峻法制造恐慌,徒然逼反人心。李纲,你方才说‘朝廷态度需坚决,手段则要灵活’,具体该如何‘灵活’?种卿久在边镇,熟知北地情弊,可有良策?陈卿掌吏部考成,对此等情势,考成法又当如何调整,方能不挫伤干吏之心,又能惩处怠政之辈?”
李纲略一思索,奏道:“陛下,臣以为可分数路并行。其一,对于豪强抗法,当‘擒贼先擒王’。请皇城司与御史台合作,选择一两个情节严重、影响恶劣之典型,由朝廷直接派员查办,务必证据确凿,处置严厉,抄没其部分非法所得,或可用于当地蒙学或抚恤!以此震慑屑小,表明朝廷推行新政之决心不可动摇!”
种师中点头附和:“李相此策甚妥。此外,对于地方纠纷,尤其是移民与原住民之争,朝廷需明确‘地权’。应速派干员,会同地方,依据现有文书、契据及实际情况,尽快厘清地界,颁发新的田契地凭。过程务必公正公开,让双方心服。同时,对于无主荒地之划分,或可考虑让移民与土着村落错落杂居,而非截然分开,辅以官府的教化调和,促进其慢慢融合。”
陈过庭接着说道:“陛下,关于《考成法》在新附之地之施行,臣以为需有所变通。可设定一个‘过渡期’,例如一年或一年半。在此期间,对新任官员及留用旧官的考成,应更侧重于‘维稳’、‘安民’、‘推行新政之努力程度’,而非单纯追求赋税数字或文书效率。对勇于任事、虽遇阻力仍尽力推行者,即使短期内成效不显,亦应予以鼓励;对尸位素餐、敷衍塞责甚至暗中阻挠者,则需及时发现,坚决汰换。”
赵佶听着众人的建议,手指轻轻敲击着御座扶手,若有所思:“嗯……典型震慑,明晰地权,考成变通……那蒙学之事,又当如何?总不能强逼孩童入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