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将作问策 流水线策(2/2)
苏启明连忙回道:“陛下放心,自将作大营设立,所有钱粮用度皆由内库与户部专项拨付,皇城司技防司亦协同监督,绝无克扣拖延!工匠俸禄甚至优于汴京同等匠人,士气可用!”
赵佶面色稍霁,这才看向一直静听的李纲:“李卿,都听到了。依你之见,以此产能,支撑明年战事,可有把握?”
李纲深吸一口气,肃容道:“陛下,据枢密院预估,若发动收复燕云之战,前期动员、战中消耗、后期补充,所需军械、箭矢、甲胄、火药乃至千里镜,皆是一个天文数字。以目前产能,维持日常边防与龙骧军袭扰尚可,支撑大战,则显不足,尤以铁甲、震天雷、箭矢为甚!”
赵佶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忽然眼中一亮,看向众人道:“众位爱卿,如果把制作铠甲、兵器、箭矢等的工艺加入分段专作法(即现代的流水线法),会不会制作起来更加的快。”赵佶的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
“分段专作法?” 宇文恺、赵士祯等精通工艺的负责人最先露出思索之色。他们管理生产,自然对流程熟悉,但“分段专作”这个提法,却带着一种全新的、系统性的意味。
赵佶见众人不解,便详细解释道:“朕观各坊制作,譬如一套铁甲,需由一匠人或一小组匠人,完成选料、锻打甲片、钻孔、打磨、编缀等诸多步骤,耗时良久,且对匠人技艺要求极高,难以速成。若换一种方式呢?”
他拿起案几上的一支毛笔,比划着:“假设制作此笔,我们不要求一人完成削杆、制毫、胶合、刻字所有工序。而是设立数站:第一站专司削制笔杆,第二站专司整理笔毫,第三站专司胶合,第四站专司刻字装饰。每一站匠人只需反复精研自己这一道工序,熟能生巧,速度自然提升。且即便有新匠人加入,也只需学会其中一站之术,便可参与制作,无需漫长学徒期。此所谓‘分段专作’,各司其职,环环相扣,最终汇集成品。”
他目光扫过下方恍然又震惊的众人:“若将此法用于甲胄、兵刃、箭矢乃至弩机制作,如何?譬如制甲,可分锻片、钻孔、打磨、编缀数坊;制箭,可分削杆、制镞、粘羽、装镞数坊。如此,可否大幅提升产能,降低对全才匠人的依赖?”
刹那间,堂内静得只剩下炭火的噼啪声。宇文恺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他猛地一拍大腿:“妙啊!陛下!此法……此法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以往匠人各自为战,效率低下,且良莠不齐。若依此法,不仅速度可倍增,更因专精一道,品质亦更容易把控!臣……臣怎就未曾想到!”
赵士祯也激动道:“陛下圣明!尤其是箭矢制作,工序明确,最适宜此法!若推行开来,月产箭矢翻倍,绝非难事!”
陈启年(斩马刀局)也嚷嚷道:“打造刀剑也可如此!专人负责锻打坯型,专人负责粗磨,专人负责精磨开刃,专人负责装柄!好!太好了!”
连林灵素也若有所思:“火药配置,或许也可将原料粉碎、过筛、配料、混合分由不同组负责,既能提高效率,或许还能减少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