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等着挨骂不成(1/2)
腊月二十八这天,九龙公社的年味早就飘满了各个角落,饲养场里杀猪宰羊的动静格外大,“嗷嗷”的猪叫声、“咩咩”的羊叫声混在一起,惊得晒谷场上的麻雀“呼啦啦”飞起来,在天上绕了好几圈才敢落下。
老支书亲自操刀,手里的尖刀亮得晃眼,褪毛的滚水锅在院子里腾起白茫茫的雾气,热得旁边的人直擦汗。案板上刚宰好的猪肉还冒着热气,油珠顺着肉缝往下滴,没一会儿就被会计按户分成了大小不等的条块,家家户户都能分到过年的肉,整个公社都透着股热闹劲儿。
知青点里却冷冷清清的,只剩黄白一个人守着空落落的院子。上海知青早就收拾行李回了家,他们总说海南的腥膻鱼露难以下咽,连带着鱼腥草都嫌有股子铁锈味;北京知青也受不了当地的酸笋,说那东西又辣又咸还带腥气,早就盼着回家吃饺子。反倒黄白这个北方汉子,在海南待了几年,早就习惯了当地伙食,成了知青点里最耐得住的异类。
他正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就着一碟咸菜啃玉米饼,饼子有点干,咽下去的时候得使劲往下噎。忽然听见院门口传来“吧嗒吧嗒”的旱烟声,抬头一看,老支书叼着旱烟袋走了进来,烟锅里的火星子一闪一闪的。老支书看见他这副模样,皱了皱眉,转头冲身后喊了一声,立马有人抬着半扇猪肉、两条羊腿,还有三只褪了毛的文昌鸡走了进来,肉香一下子就飘满了院子。
“黄白啊,知道你过年不回家,给你留了块后腿肉,炖着吃香!”会计老周扛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跟在后面,一进门就“咣当”一声把麻袋扔在地上,解开一看,里面是三块用芭蕉叶包着的鲜肉——两指厚的五花肉红白相间,脂肪亮晶晶的;羊腿上带着层薄薄的油,看着就嫩;最底下还压着三只走地鸡,只是还有几根没拔净的细毛,透着股原生态的实在。
“侬自家烧,”会计老周操着带点上海口音的话,把“自力更生”说得像句玩笑,“阿拉晓得侬嘴巴刁,外面做的不合你胃口,自己做着吃才舒坦!”
黄白心里暖烘烘的,赶紧翻出积攒了大半年的肉票,抄起桌上印着“农业学大寨”的搪瓷盆,撒腿就往公社的小经销部跑。
他换了葱姜蒜和粗盐粒子,还瞅见玻璃柜台里常年摆着的八角、陈皮、桂皮、香叶,这些都是平时难得一见的香料,他赶紧都买了点。售货员见他来办年货,还特意从柜台底下摸出个小瓶子,里面是黑褐色的天津老抽,笑着说:“这是我留着自己用的,给你倒点,炖肉香!”黄白连忙道谢,这土酱油在当时可是稀罕物,能让炖肉的颜色和味道都上一个档次。
回到知青点,黄白立马忙活起来。他把切好的猪肉、羊肉、鸡肉一起倒进大铁锅里,添上井水,点火煮起来。水开后,水面上飘起一层血沫,他用勺子撇得干干净净,又往锅里倒了点醋去腥味。等水变得清亮,再把肉捞出来,用井里打来的凉水反复冲洗,肉的表面瞬间变得紧实。
接着,他把大铁锅烧得通红,倒上从供销社换来的菜籽油,油热后,把切好的五花肉“刺啦”一声倒进锅里,顿时溅起一阵油星,浓郁的肉香一下子就冲了出去,飘得老远,连隔壁的老乡都探着脑袋往这边望。除了刚买的大料,黄白还从枕头底下摸出个红纸包,里面是几根干辣椒干——这是江西知青探亲回来时给他带的,在海南可是少见的稀罕物,他一直舍不得用,今儿个过年,总算能派上用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