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1977年高考又一春 > 第275章 女知青,小狐狸

第275章 女知青,小狐狸(1/2)

目录

铁壳拖拉机的挡板被王岩石拍得咚咚响,他笑得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花,腰间的军用水壶随着动作叮叮当当作响:“好啊你们这帮鬼精灵!合着是装醉诓我酒菜呢!我还真当你们醉得走不动道,原来是惦记着给姑娘们改善伙食——真是把我这老骨头给蒙得结结实实!”

话音刚落,知青们立马爆发出震天的哄笑,有人拍着大腿直跺脚,有人捂着肚子笑弯了腰,没人辩解,反倒七手八脚地搬木桌、摆粗瓷碗,转眼就分了六七桌坐定。有个北京来的知青故意捏着嗓子拖长腔,学起《智取威虎山》里杨子荣的调子,学得有板有眼:“谢王队长慷慨赐饭!日后若有差遣,我等定当效犬马之劳!”

这话一出口,满院子的笑声更烈了,连王岩石都笑得直不起腰,指着那知青连连摆手:“你这小子,比戏里的杨子荣还能贫!”

原本是趁着阴天去县城给烈士扫墓,谁知墓区临时管制没能成行,反倒一路听着王岩石唱样板戏,被他开着拖拉机拉回了公社,连人带酒带满桌硬菜,全被这群 “醉汉” 给 “骗” 了过来。这出 “醉汉戏队长” 的趣闻,后来成了公社广播站播音员的保留节目,每次广播间隙一讲,田埂上的农夫、灶台边的妇人都能笑得直不起腰,成了那年头少有的乐子。

那年头物资紧俏,日子过得像掺了沙的粥,没什么滋味,酒反倒成了最实在的心里话。王岩石和黄白的交情,就藏在一次次 “走,喝两口去?” 的邀约里,像坛埋在地下的老酒,越陈越香。

许是难得遇上能喝到一块儿、聊到一块儿的知己,王岩石每次从县里回公社看妻儿,总绕路往知青点拐,手里准提着两瓶封得严实的好酒,一进门就喊:“黄白,出来喝两盅!” 旁人喝酒是 “抿两口”“喝两盅”,他俩倒好,开场白永远干脆利落:“咱喝两瓶?” 喝到兴头上,舌头打了卷,结语也透着痛快:“下次…… 咱…… 咱俩再干它三瓶!” 酒气混着热气,满是相见恨晚的热乎劲儿。

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黄白自打跟酒结了缘,总觉得世上没什么跨不过去的坎。再难的事儿,端起粗瓷碗抿两口,辛辣的酒液滑过喉咙,那些烦心事就像被风吹散的烟,轻飘飘的没了分量。

黄白这酒友当得格外尽心,不仅能从王岩石那儿淘到稀罕烟——有时候是裹着锡纸的 “大前门”,有时候是紧俏的 “飞马”,还跟着他学了不少样板戏,说是亲传弟子也不为过。酒酣耳热之际,人心最敞亮,王岩石把压箱底的唱功技巧全掏了出来,生怕黄白学不会。

黄白就这么跟着老兵团战士,摸清了唱 “穿林海,跨雪原” 时丹田运气的门道,知道怎么提气才能让声音穿透林子;三杯酒下肚,王岩石连杨子荣甩 “马鞭” 要 “沉肘、甩腕、带风” 的细节都掰开揉碎了讲,手把手地教他身段,恨不能把自己的本事全灌进他脑子里。

其实黄白打小就爱热闹,在老家时,唱戏、跳舞、跟着大人遛鸟,凡是能让人开怀的事儿,他都乐意凑趣。他总觉得,人活一辈子,图的就是个舒心,享受当下才是正经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