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寒门的仕途传奇 > 第176章 地区博弈

第176章 地区博弈(2/2)

目录

从科委出来,秦宇轩顾不上吃午饭,揣着两个凉馒头就往物资局赶。物资局的王局长是老熟人,见他来,直接把面粉配额台账扔在桌上:“全县计划内面粉就这么多,给食品厂加了,国营粮店就得断供,怎么批?‘价格闯关’刚停,老百姓对粮食价格最敏感,出了乱子谁担责?”

这正是秦宇轩在报告中分析的“物资配额矛盾”:“‘价格闯关’后,面粉实行‘计划内平价+计划外议价’双轨制,本县食品厂承担乡镇学校课间餐供应,却仅能获得30%需求的计划内配额,市场价采购使成本上涨45%,而县粮库储备结余达30%,结构性失衡凸显。”

他拿起台账翻到“县粮库储备结余”条目:“王局长,粮库有三成储备,先调一部分应急?食品厂按市场价买面粉快停产了,要是停了,孩子们的课间餐都成问题。”说着掏出供货协议,“这不是单纯企业盈利,是基层教育的事,总得通融下。”

后来他在报告里写下这段沟通的核心逻辑:“以‘民生导向’突破配额限制,将企业面粉需求与‘保障学生课间餐’公共服务目标绑定,同时用储备数据证明调拨安全性,最终争取到每月20吨计划内面粉,既解企业燃眉之急,又规避民生风险。”

王局长盯着协议看了半天,最终叹了口气:“最多加二十吨,按月拨付,多了没有。‘治理整顿’期间,凡事得按计划来,不能开这个口子。”

夕阳西下时,秦宇轩带着技术员小张和配额批文坐上返程班车。小张攥着崭新的工作证兴奋道:“秦县长,我早听说你们县帆布厂厉害,这次一定把流水线调试好!”秦宇轩看着他眼里的光,心里的石头稍落,却又想起科委和物资局的为难——这趟收获离县里需求还差得远。

车窗外夜色渐浓,他掏出钢笔在纸条上补充“再与地区沟通技术员、申请粮库储备调运”,笔尖划过纸页的声响在颠簸车厢里格外清晰。

半个月后的深夜,县政府办公室的灯还亮着。秦宇轩伏案坐在堆满文件的桌前,面前摊着那份未完成的实践报告,手边放着帆布厂送来的最新生产日志——小张已成功调试好一条生产线,产能提升了20%,还有食品厂的成本核算表,20吨计划内面粉让生产成本下降了12%。他拿起红笔,在报告“结论与启示”部分添了一段:“县域政策适配的关键,在于‘动态跟进’与‘数据支撑’。本次技术员支援后,通过跟踪生产线调试进度,证实‘应届人才+基层实践’模式的可行性;面粉配额落实后,以成本数据验证民生导向调配的实际效益,这些一手案例,为后续争取更多政策资源提供了实证基础。”

笔锋顿了顿,他又想起李主任提过的“下海潮”,在页边补了行批注:“建议后续研究‘县域人才留存机制’,如何将沿海开放区的创业活力,转化为基层技术人才的归属感——这或许是破解县域人才流失的核心。”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落在纸上,他把帆布厂的生产日志和食品厂的核算表按在报告里,轻轻压上镇纸,心里清楚,这份报告不是结束,而是为县里争取更多发展空间的新开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