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新店准备(2/2)
“没耽误,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秦宇轩坐下,从布包里掏出两个馒头递过去,“我妈蒸的,徐叔你尝尝,今年家里麦子收成好,面格外筋道。”徐老板接过咬了一口,笑着点头:“还是关中的白面馍香。说正事儿,骡马市的店面我摸清了,老板是我老同事陈师傅,原先是国营食堂的厨师,退休了想回乡下,铺子四十来平,灶台、案板都现成的。咱们约了下午两点见面,去瞧瞧?”
“好!”秦宇轩眼睛亮了,赶紧从行李袋里翻出个小本子——那是他寒假在兴县时,托学校同学帮忙打听的骡马市周边情况,“我听说骡马市挨着钟楼,人流量大,还有不少商铺,开成家常菜馆正好和南小巷的居民生意、友谊路的单位生意错开,三家店能互补。”
两人简单吃了碗臊子面,便往骡马市赶。没有自行车,只能步行,沿着城墙根走了近一个小时才到。陈师傅已经在店面门口等着了,他穿着中山装,手里攥着一串铜钥匙,见了他们热情地迎上来:“徐老板、秦同志,快进来看看。这铺子原来就是做小吃的,后间能当后厨,前屋摆四张桌子正好,水电都通着,拾掇拾掇就能开业。”
秦宇轩跟着走进店里,地面是平整的水泥地,墙角的灶台虽有些旧,但烟火气还在,前屋的空间方正,采光也好。“陈师傅,这铺子月租多少?”他摸了摸灶台的瓷砖问道。“十八块。”陈师傅顿了顿,看了看秦宇轩年轻的模样,“你们年轻人创业不容易,诚心要的话,十五块,我跟街道办说声,合同签一年,不涨租。”
徐老板和秦宇轩对视一眼,都露出了满意的神色。1979年的骡马市算是黄金地段,十五块的租金已经很划算。“成!”徐老板拍板,“三天后去街道办办手续。”
敲定店面,两人又绕到南小巷的店看看。这里的熟客多,老板娘张婶正和几位大妈聊着天,见他们来,笑着招呼:“徐老板、秦同志,听说要开第三家店了?真是好势头!”秦宇轩笑着应着,心里更踏实了——南小巷的稳定客源,是他们扩店的底气。
从南小巷出来,天色渐晚。秦宇轩说:“徐叔,我先去学校放行李,明天一早来帮忙收拾新店。”徐老板点点头:“行,路上慢着点,有事我让小杨去学校找你——3号楼302宿舍,没记错吧?”“没记错,好找。”秦宇轩应着,背上行李袋往北方交大走。
夕阳下,西安的城墙被染成暖黄色,关中平原的风拂过脸颊,带着麦香。这个寒假,他在兴县帮家里干农活时,就总想着南小巷和友谊路两家店的经营,现在骡马市的新店也有了着落,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再过几天就要开学,他既要学好专业课,也要帮着徐老板把三家店理顺。1979年的春风正吹遍关中大地,秦宇轩望着学校的教学楼,脚步愈发坚定——新学期,三家店,都是他在这片热土上打拼的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