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面馆兴荣与学业深耕(2/2)
秦宇轩看着钱愣了愣——这相当于他做图书馆义工大半年的收入。但他只抽了一百块:“徐叔,我留一百块当生活费就行,剩下的您存着,正好能把之前换灶台、添桌椅的钱补上,再备点秋冬的食材。”徐建国急着推辞,却被秦宇轩按住手:“店稳了比啥都强,我这边学业要紧,也花不了多少。”
其实秦宇轩心里有自己的盘算。期中考试后,李老师常找他聊经济理论,还推荐他参与学校的“基层经营调研小组”,每周要花两个下午整理调研数据。他得平衡好学业、调研和面馆的事,不能因钱分心。
这天晚上,秦宇轩在宿舍整理调研报告,阿布凑过来好奇地问:“宇轩,你最近总往校外跑,那老乡的面馆真这么忙?”
“嗯,帮着打打下手,赚点生活费。”秦宇轩笑着应道,顺手把调研报告里“基层餐饮创新案例”的部分往旁边挪了挪——他没说,这份报告里的很多数据和思路,都来自面馆的实际运营。
窗外的蝉鸣渐起,秦宇轩看着草稿纸上“调研小组期末汇报”的字样,又想起面馆里翻台的客人、徐建国舒展的笑容,心里格外踏实。学业上的深耕让他有了理论底气,面馆的实践又让知识有了落地的地方。1978年的夏夜,书香气与烟火气依旧交织,却比以往更热闹、更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