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面馆兴荣与学业深耕(1/2)
1978年4月底,南小巷的老徐家面馆早已换了模样。门框上新挂的“徐记陕北风味馆”木匾漆色鲜亮,门口清晨便排起长队——自从按秦宇轩的方案改造后,面馆已稳定运营一个多月,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
秦宇轩刚结束图书馆的值班,快步走到店门口时,正撞见服务员小杨忙着招呼客人:“您里边请,杂粮面还是油旋?都刚出锅!”店里四张桌子翻台不停,新雇的厨师老张在灶台后麻利地
“宇轩来了!”徐建国从收银台后迎出来,手里攥着个厚厚的账本,眼角的皱纹笑成了花,“你看这账,昨天纯赚一百块!搁以前,一天能赚十块就不错了!”
改造初期,秦宇轩便建议增设早餐档,推出黄米糕、碗托配小米粥的组合,瞄准街坊邻里的晨间需求。随后又根据客人反馈,添了荞麦饸饹、杂面煎饼等特色吃食,品种从原先的三四样扩到十多种。因口味地道、价格实惠,不仅周边居民常来,连远处的工人、学生都特意寻来,高峰时桌子得翻五六回台。
“雇老张和小杨这步走对了。”秦宇轩翻着账本,见人工成本控制得当,点头道,“老张的陕北风味做得地道,小杨手脚麻利,您也能松口气,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从早忙到晚。”
徐建国连连点头:“可不是嘛!之前一天卖几十块,现在光早餐就能卖上百块,一天下来流水三百多块,这都是你这‘军师’的功劳!”他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一叠钱,“这是这个月你的分成,按两成算,一共六百块,你可得收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