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四合院:从厨艺精进些许开始 > 第163章 新衣裳都做了,哪能没有新腰带配?

第163章 新衣裳都做了,哪能没有新腰带配?(2/2)

目录

他是技术科的何科长,是能在部里给专家们讲课的人,是连宋老都看重的人。

他身上那件中山装是自己送的,代表着她的心意和欣赏。

置办新衣、买这么多鞭炮,哪一样不是他在操心、他在花钱?他虽然不说,可自己不能装糊涂,更不能什么都心安理得地依靠着他。

一股小小的倔强和想要平等付出的心思在她心底升起。

“新衣裳要配新腰带才精神,钱票也不能总卷巴卷巴塞在旧兜里。”她想着,“虽然不多,但这点心意,总该自己出。”

心意已定,娄晓娥拉住了何雨柱:“等等。”

她走到卖皮具的柜台,仔细看了看,挑了一条深棕色的牛皮腰带和一个同色的小牛皮钱夹,对售货员说:

“同志,麻烦拿这个腰带和钱夹。”

何雨柱一愣:“晓娥,你这是……”

娄晓娥付了钱和票,把东西塞到何雨柱手里:“新衣裳都做了,哪能没有新腰带配?这钱夹你也用得上,省得老把钱票卷巴卷巴塞兜里。总不能……总让你一个人掏钱置办。”

何雨柱看着手里崭新的皮件,嘿嘿一乐:“成!听你的!咱这……配套了!”

何雨柱和娄晓娥,刚走出供销社大门。

就听到,“柱子?!”

一声熟悉的招呼让两人停下脚步。何雨柱循声望去,只见保卫科陈指导员搀扶着一位显怀的年轻妇女从供销社旁边的副食店出来,那妇女手里还拎着个小网兜,里面装着些鸡蛋和水果。

正是陈指导员和他怀了孕的媳妇。

“哟!陈指导员!嫂子!这么巧,您二位也来采购啊?”

陈指导员显然也很高兴,目光在何雨柱手里那几挂鲜艳的鞭炮上扫过,带着一丝调侃的笑意:

“嚯!柱子兄弟,这阵仗不小啊,买这么多鞭炮,这是要办啥大喜事?”

他随即注意到何雨柱身边气质温婉的娄晓娥,以及两人亲密的姿态,心中了然,又笑着补充道:

“哦——明白了明白了!双喜临门啊这是!选的哪天啊!到时候我去喝个喜酒啊!”

“哈哈,陈指导员您可别打趣我了。这是做别的用的。”何雨柱随即道:

“刚才还正想着呢,今儿个碰见您可太好了!必须得当面好好感谢您!”

他对着陈指导员郑重地抱了抱拳。

“感谢我?谢我啥?”陈指导员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还能谢啥!铂金锭啊!要不是您路子广、肯帮忙,我这边的关键实验材料可就彻底卡脖子了!那玩意儿真是救了我的急,帮了大忙了!

嫂子,您说是不是,陈指导这可是帮了我们项目天大的忙!”他转向陈指导员的媳妇说。

陈指导员连连摆摆手,爽朗地笑道:“嗨!柱子兄弟你还记这么清楚干嘛?再说了,那铂金锭最后不也没能直接拉成丝嘛。”

他话虽这么说,但被人如此郑重其事地感谢,尤其还是在媳妇面前,脸上也颇有光彩。

“那不一样!您这份心意和出手相助的情谊,我何雨柱记在心里!那二十克铂金锭,甭管最后怎么用,您这份雪中送炭的情义,比金子还贵重!”

他顿了顿,看着陈指导员“陈指导,您是真正办实事、能托底的人!我何雨柱在厂里这么多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把式,心里门儿清!您,是这个!”他竖起大拇指,:

“就说您帮我们项目这事儿,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是干大事的魄力和担当!部里宋老知道了,都夸咱们厂保卫科有人才,关键时候顶得上!”

陈指导员被何雨柱这番话说的,心里既受用又有些不好意思,连连摆手:

“哎哟,柱子兄弟,你这张嘴……可别给我戴高帽了!跟你这又是搞发明、又是给部里搞大培训、还抽空帮我们厂民兵上课的本事比,我这点跑腿的活儿算个啥?你才是真正干大事的人!”

他感慨道:“说真的,柱子,咱们这片儿,能出你这么一号人物,那是福气!你搞那些东西,听着就深奥,但桩桩件件都是实打实为国家解决难题的!了不起!”

“您看您,又捧我!”何雨柱笑着摇头,心里也着实受用。

他目光转向陈指导员媳妇隆起的腹部,关切道:“嫂子现在身子金贵,营养可得跟上。”

说着,他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转身从布包里摸索了一下,

“陈指导,嫂子,这是点小意思,这是咱们研制的营养粉,用料实在。嫂子现在需要补养,每天早晚冲水喝一勺,对大人孩子都有好处。”

陈指导员推辞道:“柱子兄弟,这太贵重了!你们研究用的……”

“诶!”何雨柱打断他,“嫂子身子要紧,就当我这当叔叔的,提前给没出生的大侄子一点见面礼!您要是不收,那可就是瞧不起我这搞技术的何痴子鼓捣出来的玩意儿了!”

陈指导员见何雨柱说得真诚,便收了下来,对媳妇说:“看看,柱子兄弟这情谊!这份心,比啥都强!”

他又转向何雨柱:“柱子,谢了!回头等孩子满月,务必得来喝杯酒!”

“那必须的!”何雨柱笑呵呵地答应,“陈指导,嫂子,那你们慢点走,我们先回去了。”

双方又寒暄几句,这才在供销社门口道别。

何雨柱接过娄晓娥手里的东西,两人的胳膊不经意地轻轻碰了一下,相视一笑,并肩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虽然隔着半个人的距离,但那份心意相通的感觉,比什么都甜。

……

此时,蓉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赵劲松的办公桌上放着,

宋老亲自签发的培训通知,通知附件里,还附上了何雨柱那本《微生物系统作战方略纲要》的部分核心摘要。

还有最近上海所应用该方法取得稳定性提升8.2%的初步数据。

赵劲松,一位四十出头、雷厉风行的技术干部,快速浏览完文件,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他立刻拿起电话:“老孙,王工,还有小刘,马上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不一会儿,主管生产的副所长孙伟、负责破伤风抗毒素产线优化的副总工程师王铁军,以及所里最年轻、脑子最活络的发酵技术骨干刘建民,都聚到了所长办公室。

赵劲松把通知推过去,“都看看这个,部里宋老亲自推动,阵仗搞得很大。地点在BJ西郊友谊宾馆,要求必须技术副所长或总工带队。”

孙伟先拿起文件,仔细看了一遍,咂咂嘴:“活态循环?动态调控?这名词儿听着是挺唬人。可这何雨柱……红星轧钢厂?老赵,这单位跟咱们生物制品,它不搭界啊!

一个搞钢铁的,能捣鼓出多深的微生物门道?别是……别是搞什么放卫星吧?”

他语气里带着浓重的怀疑。这也难怪,跨界太大,听起来确实有点天方夜谭。

王铁军工程师更关注技术细节,指着那份数据摘要:

“上海所的数据倒是挺亮眼,稳定性提升8.2%。可是……这能准吗?咱们所里那几台进口的尾气分析仪还时不时闹脾气呢。

这东西,听着怎么有点……土法上马的味道?能经得起严谨的科学验证吗?”

他对数据的精确性和设备的可靠性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

年轻的技术员刘建民却眼睛发亮,他快速翻看着《方略纲要》的摘要,嘴里喃喃道:“微生物是活的,不是机器、要给它们打造能发挥潜力的活环境……赵所、孙所、王工,我觉得……我觉得这话有点意思啊!

咱们以前是不是太把菌种当标准件伺候了?

咱们西南地区情况复杂,菌种特性跟北方可能都不一样,老是套用苏联那一套固定参数,是不是本身就有问题?

这个动态调控的思路,说不定……真能解决咱们破伤风抗毒素生产中长期存在的效价波动难题!”

赵劲松听着三人的意见,沉吟不语。

他站起身,走到墙上挂着的全国地图前,目光落在西南区域。

“同志们,我知道大家有疑虑。跨界太大,方法太新,甚至听起来有点’。但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人:“上海所的数据摆在这里,宋老的态度摆在这里!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东西很可能不是花架子,是真有用!我们蓉都所,成立最晚,底子不如四九城、上海厚,凭什么在生物制品领域立足?靠的就是敢于尝试新技术、新思路的这股闯劲!”

他走到刘建民身边,拍了拍这个年轻人的肩膀:“小刘说得对,咱们西南的菌种有西南的脾气,老用北方的方子未必对症。这个活态循环法,说不定就是一把能打开咱们自身困境的新钥匙!”

“这样,”赵劲松做出决定,“这次培训,我亲自带队!王工,你跟我一起去,用你最严谨的眼光,去给我挑刺!

看看这个何雨柱,到底是真神还是骗子!小刘,你也去,带着咱们破伤风产线的具体问题,去学,去问,去验证!”

“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才知道!如果这东西真管用,咱们必须第一个吃透,用在咱们的生产线上!如果不行,咱们也要有理有据地提出质疑,不能让部里白花钱,更不能耽误了生产!”

“是!”王铁军和刘建民同时应道。

蓉都所准备北上,去会一会那位传说中的厨子科长何雨柱。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