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血玉传承 > 第128章 天下大乱

第128章 天下大乱(2/2)

目录

而在西北战场,看似平静的表面下暗藏危机。陕西提督王辅臣本是吴三桂的旧部,虽在康熙十二年时表示效忠清廷,却始终与吴三桂保持着秘密联系。康熙十四年三月,王辅臣在平凉起兵反清,杀死经略莫洛,占据了陕西的大部分地区。王辅臣的叛乱,如同在清军的背后插了一把尖刀——陕西是连接中原与西北的枢纽,一旦被吴三桂的势力控制,清军不仅无法从西北调兵支援西南,还可能面临吴三桂与王辅臣联手夹击的危险。清廷紧急任命图海为抚远大将军,率领八旗精锐前往西北平叛,但由于路途遥远,加上王辅臣的军队占据了潼关、函谷关等险要关口,图海的大军在抵达陕西后,陷入了长期的攻坚战。

此时的清军,不仅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在内部也矛盾重重。八旗兵与绿营兵之间的隔阂日益加深——八旗兵自恃为“天之骄子”,看不起绿营兵,在作战时往往让绿营兵充当先锋,自己则在后观望;而绿营兵则对八旗兵的傲慢与无能深感不满,作战积极性大打折扣。更严重的是,由于军费开支巨大,清廷不得不加重对百姓的赋税,导致民怨沸腾。在山东、河南等地,甚至出现了农民起义军,他们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袭击清军的粮库与驿站,给清廷的后方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反观吴三桂一方,虽然在军事上占据优势,却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吴三桂的“兴明讨虏”口号,并未得到广大汉族士绅的真心支持——许多人还记得,当年正是吴三桂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导致明朝灭亡。因此,当吴三桂在湖南称帝,建立“大周”政权时,更是失去了一部分原本对“复明”抱有希望的人的支持。此外,吴三桂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成分复杂,既有跟随他多年的旧部,也有投降的清军与地方武装,指挥起来难以统一。而且,随着战线的拉长,吴三桂的后勤补给也日益困难,湖南、贵州等地经过连年战火,早已民生凋敝,无法为大军提供足够的粮草。

康熙十四年初的天下,就像一艘在惊涛骇浪中飘摇的大船。清军作为这场战乱中的“反派”,凭借着入主中原后积累的统治基础,虽然在战场上屡屡失利,却依然掌握着华北、东北等核心地区,拥有相对稳定的后方与源源不断的兵源。而吴三桂等反清势力,虽然一度占据半壁江山,却因为内部矛盾与战略失误,逐渐显露出颓势。这场席卷全国的战乱,究竟会走向何方?是清军能够重整旗鼓,平定叛乱,巩固其统治;还是吴三桂能够一鼓作气,推翻清王朝,重建汉族政权?答案,还隐藏在接下来的刀光剑影之中。

此时天下形势在郑家这种前明忠臣眼里的情况其实就是狗咬狗,他们都是在为自己的私利放任天下百姓生死而不顾!

大家在鄠县过了个好年,而远在晋省的郑应德却因为王辅臣的书信犯难了,现在各方都在拉拢张宝宝等前明遗存部将,因为图海已经在去往陕西的路上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