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农村穷小伙的逆袭 > 第242章 光的种子

第242章 光的种子(2/2)

目录

“这才是真正的共生,”小张指着实验田里长势喜人的作物,“光不仅是信号,还是养分,能让植物和人一起说同一种语言。”

挪威观测站的孩子们把“光的种子”概念玩出了新花样。他们在雪地里埋下装着光语密码的玻璃瓶,瓶里塞着云杉的种子,旁边插着块太阳能板。“等春天雪化了,太阳能板会给种子浇水,”孩子们在视频里骄傲地展示,“等云杉长高了,树干的影子就是我们留下的光语,告诉路过的人‘这里有过一场光的派对’。”

林宇把这些故事记进新的《光语年鉴》,最新的一页上,贴着巴西兰花的荧光照片、甘肃沙棘苗的影子图、挪威雪地里的玻璃瓶,旁边用彩笔写着:“光会发芽,会开花,会结果,就像善意永远不会只停留在原地。”

展厅的“种子角”前,常有带着孩子来参观的父母。一个小男孩指着装着沙棘种子的罐子问:“爸爸,这些种子种下去,会长出会发光的树吗?”

爸爸笑着摸摸他的头:“会的,只要你对着它说温暖的话,光就会从土里钻出来。”

林宇站在一旁,看着父子俩的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忽然觉得,所谓“光的种子”,从来不止是植物或信号,更是藏在每个人心里的那份相信——相信光会传递,相信善意能生长,相信哪怕是一颗微小的种子,只要被光照耀,被爱滋养,终会长成参天大树,为更多人遮挡风雨,也为更远的地方,传递新的光语。

夜幕降临时,展厅里的“光的种子”在灯光下泛着微光。哈尼族的火把灰、北极的冰砖碎、亚马逊的萤火虫茧、甘肃的沙棘种……它们安静地待在罐子里,像在积蓄力量,等待某个合适的时刻,破土而出,把光的故事,说给更多人听。

而林宇知道,他们要做的,就是继续做那个播撒种子的人,把光与爱,种进每一寸需要的土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