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智慧在流动(1/2)
戈壁滩的风还带着凉意时,林宇收到了晓雯发来的最新数据:试验田的沙棘苗存活率稳定在80%以上,牧民们在光伏板下圈养的羊群,不仅没影响设备运行,羊粪还让周边的土壤肥力提高了不少。“老乡们说,这叫‘板上产电,板下生金’,”晓雯在视频里笑着说,“昨天还有邻县的人来取经,想把这套模式搬回去。”
林宇看着视频里郁郁葱葱的沙棘丛,和光伏板下低头吃草的羊群,忽然想起马哈迪发来的照片——尼日利亚的棕榈棚下,他们学着在草从里养起了小鸡,鸡粪给土壤增肥,小鸡啄食害虫,形成了完美的小循环。“这叫‘棚上发电,棚下生蛋’,”马哈迪在照片旁附言,“孩子们每天都能捡到新鲜的鸡蛋,比超市买的香多了!”
智慧的流动总是悄无声息。没过多久,林宇又收到了墨西哥合作伙伴的邮件,附件里是一张玉米地的照片:光伏板底座周围种满了耐旱的仙人掌,既减少了杂草生长,又能作为经济作物出售。“我们借鉴了你们的‘板下经济’,”对方在邮件里说,“仙人掌的根能固土,果实还能做果酱,一举三得!”
这些跨越国界的“模仿”与“创新”,让林宇想起了那句老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更让他触动的是,这些智慧的流动,从来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像一条生生不息的河,你汇入一捧水,我注入一勺泉,最终汇聚成奔腾的洪流。
这天,林宇正在整理各地传来的“光伏+”案例,江诗雅忽然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快递:“猜猜是谁寄来的?”
包裹上的寄件人地址是尼日利亚,收件人写着“林宇(转全体伙伴)”。拆开一看,是一箱子包装精美的小袋子,里面装着棕榈叶编织的小篮子,每个篮子里都放着几颗饱满的可可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