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戈壁上的新绿与星光(1/2)
甘肃戈壁滩的风,带着沙粒的重量,刮在人脸上有些疼。林宇和那个提出“麦草方格+光伏”想法的女孩晓雯,站在刚搭好的试验田边,看着工人们将最后一块光伏板嵌入麦草方格围成的方阵里。
“这麦草方格是本地老乡编的,”晓雯指着光伏板底座周围的网格,“他们说这种编法叫‘锁沙扣’,能把沙子牢牢抓住,以前护铁路就靠它。”
林宇蹲下身,摸了摸麦草的硬度:“比我们实验室用的材料结实多了。非洲团队寄来的骆驼毛刷也装上了?”
“装了,”晓雯指着光伏板顶端的清洁装置,“我们加了个定时器,每天清晨和傍晚自动清扫,正好避开正午的强风——老乡说这两个时段风最小,不容易扬起新沙。”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欢呼。几个戴头巾的老乡举着铁锹跑过来,他们刚在试验田边缘种下的沙棘苗,居然有几株冒出了嫩芽。“活了!真活了!”领头的老汉嗓门洪亮,“以前种十棵活不了一棵,现在围着光伏板种,居然出芽这么快!”
林宇凑过去看,沙棘苗的根须刚好扎在麦草方格的缝隙里,湿润的土壤和光伏板反射的微弱热量,形成了一小块适宜生长的小环境。“这是‘光伏+生态’的意外收获,”他对晓雯说,“赶紧记下来,说不定能成为戈壁治理的新法子。”
试验田的消息传到尼日利亚时,马哈迪正带着孩子们给光伏板换骆驼毛刷。他特意把戈壁滩的照片投影在教室墙上,指着麦草方格问:“你们看,这像不像我们用棕榈叶编的防护网?”
孩子们立刻点头,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起手:“像!而且他们的光伏板旁边还长了草,我们是不是也能在棕榈棚下种点什么?”
马哈迪眼睛一亮,当天就带着人在棕榈棚边缘播下了草籽。没过多久,真的冒出了一片新绿,不仅能固土,还成了孩子们课间玩耍的小天地。他给林宇发视频时,特意把镜头对着草丛里的蚂蚱:“你看,有草的地方就有活物,这才是光该待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