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极品闲人 > 分节阅读 306

分节阅读 306(2/2)

目录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萧瑀,关于他,有这样一个段子。据唐人笔记独异志记载:一次,太宗设宴,就说:“诸位别愣神儿了,你们觉得在座谁最尊贵,谁就有资格先喝酒。”

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大佬互相看看,都没敢动。这时候,萧瑀拿过酒来就喝。

太宗问道:“你先喝有嘛说法”

萧瑀就回道:“臣是南北朝梁朝皇帝之子,隋朝皇后的弟弟,现在身为宰相,又是你们李家皇帝的儿女亲家,还不行”

太宗听了,也是没辙

不过武将再牛,也牛不过文人。出主意,搞谋略,太宗手下就有那么几个顶尖儿人才,顶尖儿到连有些人犯了罪,太宗都舍不得杀。

那么,在这二十四个人当中,太宗最喜欢谁呢既不是魏征,也不是其妻舅、第一号人物长孙无忌,更不是房玄龄,而是杜睿的老爹杜如晦。

杜如晦有难得的决断力,这种决断力在玄武门之变中表现得尤其重要,以致于后世曾留下了一句“房谋杜断”的成语,谋划不算什么,关键就是要有决断力。

太子李建成曾对齐王元吉说:“秦王府中可惮之人,惟杜如晦与房玄龄耳”

后来,杜如晦被调离秦王府,但在太宗发动政变前,杜如晦又秘密入府,在太宗和众多其他臣属都犹豫不决的情况下,杜如晦说了一句话:“干吧。”

于是大家就呼呼啦啦,热热闹闹的去了玄武门,中国的历史进程为之一变,但杜如晦早死,这一点令太宗都十分伤心。

还有侯君集,这同样是一个真正厉害的家伙。他能文能武,人极为聪明,又阴鸷凶狠,特有棱角。太宗即位后,以侯君集为兵部尚书,掌握大唐帝国的兵权。后来他转为吏部尚书,掌握帝国的人事,可见太宗对他的宠信。

太宗与侯君集的关系值得玩味,作为帝王,太宗驾驭手下的能力自不必说,而侯君集呢,也是颇有性格的人,这一点在二十四功臣中数第一。也许手下的人都太老实了,所以太宗对颇有点儿性格的侯君集非常喜欢,当然太宗也不傻,他知道以侯君集的个性也许今后真的会闹出幺蛾子,不过太宗始终都相信,有自己在,就能镇得住他。

可是在原本的历史当中,侯君集却最终给太宗都来了一个下马威,当时太宗有另立太子的意思,侯君集坐不住了,他是李承乾的老丈人,哪能看着自家女婿丢了太子储位,于是就鼓动太子发动政变,当然政变失败了,因为他们面对的毕竟是太宗,人家就是凭政变登基的。

失败后,侯君集下狱,但拒绝承认罪,确实有个性,他被斩时,还曾留下这样的话:“君集岂反者乎”

据说当时太宗有意再宽恕他一次,但群臣不许,太宗也是无可奈何,在处斩那天,君臣二人都潸然泪下。

太宗道:“以后,我只能到凌烟阁看你的画像了。”

意思很明显,就是说:洒家很欣赏侬,但杀还是要杀的。

一座凌烟阁,费劲巴拉的才挤进去了二十四个人,可见古人想要成名,何其难也在古代那个没有传媒和网络的时代,一个人需要付出多大努力,才能在史书中留下一笔他们都留下了,而且还是好多笔,可见太宗对这二十四人的倚重。

只是如今很多原本应该发生的事情,都改变了,而很多没有发生的事情,却意外的出现了,最终有谁能入选这份名单,名单是否还是二十四人,杜睿也不知道。

当然杜睿的心里还是隐隐有些期待的,按理说,他从政东突厥,西征高昌,焉耆,伊吾,奔袭薛延陀,助李承乾扫平吐谷浑,又远涉重洋,为大唐带回来无数财富,紧跟着诛灭契丹,征服三韩,功绩就是和那二十四人当中的任何一个相比,都不遑多让,按道理说,也应该有他一份的。

出名的心思,谁都有,杜睿虽然不好名利,但这可是关系到未来名垂青史的大事,也由不得他不动心。

当然杜睿也就是想一想,他想要入选可谓困难重重,一来他的年岁,虽然资历不少了,可是年岁毕竟小了些,还没到和那班老前辈并驾齐驱的地步。

二来,他的爹老子杜如晦入选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如果再将他名列其中,让父子二人共同入选,想来太宗的心里也不会痛快。

正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杜睿之时想想,就将这件事扔到了一边,专心等着太宗的名册到来,不过在原本的历史上,绘图的可是大唐书画界的no1阎立本先生,题词的是大书法家褚遂良大大,现在太宗居然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他,纵然不能名列其中,作为一个工作人员,也足够杜睿的后世儿孙臭屁的了。

而且说句大不敬的话,将来太宗龙御归天之后,李承乾继位,凭借两人的关系,怎么也能给他来一个第二批的名额吧

所以说杜睿根本就不着急,爱咋咋地

可是太宗的名册被送来之后,杜睿看过一眼,顿时就愣住了,因为原本的二十四人变成了现在的二十八人。

除了原本就应该入选的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征;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