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唐极品闲人 > 分节阅读 307

分节阅读 307(1/2)

目录

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恭;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荣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徐世绩;徐州都督、胡壮公秦叔宝这二十四个人之外,还多出来了四人,分别是总参谋部右侍郎,太子少傅,宋国公杜睿;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飞虎卫大将军,刑国公苏定方;泸州伯,中书令马周。

多出来的几人之中,李道宗的入选自然是毫无疑问的,战功赫赫,又是李唐宗室,前世没能入选,就招来了许多人的非议,苏定方平定西突厥,拓土数千里,自然也可以入选,马周虽然名爵不显,但是在贞观一朝,政事之能,堪比房玄龄,入选自然也是有资格的。

只是杜睿看着自己的名字也位列其中,而且还排到了高士廉的前面,位列功臣第六,实在是出乎了他的预料。

杜睿原本想要推辞,这倒不是他为了彰显自己的高风亮节,实在是太宗给他的礼遇太过于高了,他与李靖还有着师徒名分,徒弟怎能位列师傅之上。

只是跟着太宗这份名册,一同过来的还有太宗的口谕,让他不的推辞。

杜睿的功绩其实早就记在太宗的心里了,若论贞观以后于国功业,无人能居杜睿之右,除了这一次讨伐西突厥之外,累次征战,杜睿都是亲冒矢石,不避劳苦,要是杜睿的这番功业都不能入选的话,其他人就更没有资格了。

况且太宗给杜睿这份殊荣,也是在拉拢杜睿,不说这份名册之中的功臣日后如后,单单就眼前而言,每一个都是公忠体国,大大的忠臣,身居凌烟阁,每年享受天下人的供奉,杜睿日后纵然是生了别样的心思,也要好好思量一番了。

杜睿谢过了恩典,当即便命人准备直逼,当场作画,这分名册之中的二十八人,除了几个早逝,杜睿没能见过的之外,余下的人,杜睿也都熟悉,绘制图像,倒也不难,为了将二十八人的形象流传后世,杜睿还用上了西洋画风,采用写实派的手法,力求真实,那些没见过的,也请来对方的后人,详加描述,至于他的生身之父杜如晦,杜睿也犯了难,好在还有杜仲在,将杜仲请来,绘制过后,连这个忠诚的老仆人在面对画像的时候,都忍不住落泪了。

二十八人画像绘制完毕,杜睿呈于太宗面前,太宗看过之后,也是大为惊喜,国画的话锋讲究写意,不注重写实,杜睿这种西洋画法,在太宗看来,完全就是开一派之先河了。

画像之中文臣儒雅,武将英武,各不相同,杜睿给自己的画像,没有采用武将装束,也没有穿上朝服,而是身着一件青衫,看上去儒雅风流。

太宗兴之所至,让杜睿当场作画,杜睿也不推辞,照着太宗便描绘了一幅,太宗看过之后,更是惊喜,历朝历代的君王那个不想自己的英明影像流传后世,杜睿这种写实派的话锋,将一个圣明天子完全表现了出来,太宗焉能不喜。

次日太宗临朝,将二十八人画像悬挂于太极殿上,身在名册之人见状,都是一怔,在听过了李承乾的解释之后,纷纷大喜,那些没能入选的朝臣,则是黯然失色。

太宗当即颁布旨意,召曰:自古皇王,褒崇勋德,既勒铭於钟鼎,又图形於丹青。是以甘露良佐,麟阁著其美;建武功臣,云台纪其迹,方今绘制侍中赵国公长孙无忌、故司空扬州都督河间郡王李孝恭、故司空莱国公杜如晦、故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征、司空梁国公房玄龄、总参谋部右侍郎,太子少傅,宋国公杜睿、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故辅国大将军左卫大将军褒国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宏基、故尚书左仆射蒋国公屈突通、故陕东道大行台尚书右仆射郧国公殷开山、故荆州都督谯国公柴绍、飞虎卫大将军,刑国公苏定方、故荆州都督邳国公长孙顺德、刑部尚书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故左骁卫大将军郯国公张公谨、右骁卫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故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故户部尚书渝国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世绩、故徐州都督胡国公秦叔宝、泸州伯,中书令马周二十八人图形,其或材推栋梁,谋猷经远,纲纪帷帐,经纶霸图;或学综经籍,德范光炜,隐犯同致,忠谠日闻;或竭力义旗,委质藩邸,一心表节,百战标奇;或受脤庙堂,辟土方面,重氛载朗,王略遐宣,可并图画於凌烟阁,庶念功之怀,无谢於前载;旌贤之义,永贻於后昆。

第四篇拓土第五十四章后宫之主

太宗下旨颁布天下,建立忠义祠,让大唐开国以来战死沙场的将士们忠魂有所归处,时时得享供奉。

圣旨一下,顿时天下沸腾,大唐虽然尚武,然毕竟承袭魏晋,文风甚重,朝中大员也多是文人出身,如今他们一想看不起的武夫得享如此高的荣耀,他们的心中怎么都不舒服,可是却也无人反对。

绘图凌烟阁,这可是更大的荣耀,他们要是反对建立忠义祠,岂不是连凌烟阁也不得入,尽管满心的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

二十八人配享凌烟阁,入选了的自然满心换衣,这可是青史留名的活计,也容不得他们不激动。而那些名姓不在列的,则是郁闷非常,免不了有些抱怨,可二十八人的功绩,就题在画像之上,他们也无话可说,人家的功绩,可是实打实摆在那里的。

选了个黄道吉日,二十八人的画像被恭恭敬敬的请进了凌烟阁,看着旁人那副感激涕零的模样,杜睿大不理解,自家明明活得好好的,怎么就被人供奉上了呢这未免太晦气了些吧

忠义祠建成之日,仪式明显就要隆重的多了,不单单太宗亲自致祭,满朝文武,还有一些伤残老兵也纷纷到场,阵亡将士的神主一一被请进了忠义祠,安排供奉。

顿时殿前欢声雷动,谢恩之声不绝于耳,太宗看着,也是兴奋异常,到这时他才明白,杜睿为什么提议要建立忠义祠,一座简简单单的祠堂,费不了多大的力气,但是给太宗带来的,可是全天下大唐将士的军心。试想一下,军心在握,大唐社稷如何还不能江山永固。

“姐夫你做事还真是滴水不漏啊这么绝妙的点子,你都能想的出来”李治看着杜睿,满脸怨毒的说道。

礼台之上,太宗正接受着将士们的朝拜,一旁的李承乾也是大出风头,这个忠义祠毕竟是李承乾负责操办的,自然也有他的一分功劳,军心归附太宗的同时,那些大唐将士自然也对李承乾充满了感激之情。

杜睿知道李治心里在想些什么,淡然道:“殿下大势所趋,非人力能改,还请殿下谨慎言行不要做非分之想”

“哼”李治冷哼一声,道,“本王偏不相信什么天意,本王只信人定胜天姐夫此次棋高一着,下一次可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名利双收这种事,可不会总是眷顾一个人”

李治说完,挥袖而去,杜睿看着,也是微微皱眉,不禁担心起来,虽说李承乾承诺过,未来不会难为李治,但是如果李治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即便是李承乾这个宽仁厚德之辈,恐怕也要恼怒了。

忠义祠,凌烟阁之事已了,杜睿又再次在李承乾原本就已经非常稳固的地位之上,加了一枚筹码,一枚重重的筹码,赢得了军界的心,旁人纵然是想要动李承乾,也不得不思量一番了。

五月初五,麟德殿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