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2/2)
身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渊也暗中招兵买马,伺机而动。李靖察觉了他的这一动机,遂“自锁上变”,将往江都,以告发此事。但当到了京城长安时,关中已经大乱,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
不久,李渊于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了长安,俘获了李靖。李靖满腹经纶,壮志未酬,在临刑将要被斩时,大声疾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李渊欣赏他的言谈举动,太宗也赞赏他的才识和胆气,因而获释。不久,被太宗召入幕府,用做三卫。
自此李靖才算是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军律生涯,此后他平定萧铣,安抚岭南,剿灭辅公祏,大败徐元朗,多立功勋,太宗继位之后,便擢任李靖为刑部尚书,不久转任兵部尚书。因他作战屡建功绩,授爵卫国公,赐实封四百户。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靖更是作为此次北伐的主帅,亲手覆灭了突厥,晚年更是远征吐谷浑,为大唐的天下立下了不世功勋。
但战功累累,威名赫赫,李靖却没有走上历史上那些著名统帅的后尘,历史上白起,韩信都是因为战功太盛,为主所嫉,最终才惨遭横死,在这一点上,李靖却更像战国末年秦国的宿将王翦,懂取舍,知进退,最后享有善终。
这种性格,事实上早在李靖年轻时便已经养成,青少年时,李靖也曾锐意进取,然而一旦富贵在身,又深惧盈满,能知足而退。
原本的历史上,到了贞观八年,担任宰相职务刚满四年的李靖即以足疾辞任,而且言辞恳切。
太宗也明白他的心意,并十分欣赏他的这一举动,派遣中书侍郎岑文本转告他说:“朕观自古已来,身居富贵,能知止足者甚少。不问贤智,莫相自知,才虽不堪,强欲居职,纵有疾病,犹自勉强。公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
随后更是特颁下诏书,加授特进,赐物千段,尚乘马两匹。如足疾稍好一些,每二三天可到中书、门下平章政事。不久,又特赐李靖一条灵寿杖,以帮助他疗养足疾。
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病情恶化,太宗亲临病榻慰问。见李靖病危,也是涕泪俱下,十分难过地对李靖道:“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
这年四月二十三日,李靖溘然逝去。享年七十九岁。太宗册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曰景武。坟墓如同卫青、霍去病故事,筑坟形如同突厥内燕然山、吐谷浑内积石二山形状,“以旌殊绩”。可以说,在历史上像李靖这般战功赫赫,却又能得享善终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李靖率诸将行到门前,忙大礼参拜,口称千岁,李承乾见状,忙上前将李靖,并诸将一一扶起。
“卫国公乃朝廷柱石,孤此来只愿充作大将军帐下一小卒,怎能受大将军大礼参拜。”
李靖见李承乾言语得体,丝毫没有仗着储君身份,有什么狂妄的表现,心中也是欢喜,他到没有觉得李承乾此次随军出征有何不妥,更加不担心李承乾会在北伐期间对他的部署指手画脚,心中反倒想着要好好的培养一番,再为大唐的天下锻炼出一个可以安邦治国,又能上马平定天下的英主来。
“殿下此来,鞍马劳顿,快快进营内歇息吧”
说着伸手扶着李承乾朝营内走去,诸将见了都是暗暗惊讶,此前蜀王立刻曾向太宗求李靖为王太傅,太宗倒也没有直接拒绝,李靖却怎么都不答应,只是言道:年老体弱,不欲参与诸王事。
当时大家都以为李靖不愿意过多的参与到诸王对储位的争夺,却没想到今日居然对李承乾这般青睐,不但亲自出门迎接,如今更是与李承乾把臂入营。
杜睿在后面见了,也是暗暗欣喜,李承乾如果能通过这次北伐,得到李靖这个军中宿将,大唐军神的支持,无疑对巩固储位大有益处。
李靖自然也生着玲珑心思,太宗此次遣李承乾到中军担任监军的意图,他自然猜得到,无非就是让李承乾争取军中的支持,可见太宗十分看好李承乾这个太子,既然如此,李靖自然也乐得做这个顺水人情。
李承乾被李靖带去了大帐议事,杜睿作为随侍,自然是没有这个资格的,便跟着恒连一起,带着飞虎军去了李靖为他们安排好的营地。
刚进了军帐,恒连便忍不住兴奋道:“大将军如此礼遇太子殿下,如此一来,何惧蜀王”
杜睿闻言,忙道:“恒大人噤声,这里不比东宫,言多必失,切记切记”
恒连也知道方才失言了,对杜睿投来了一个感激的眼神,他知道这个少年是一心一意要辅佐李承乾的。
两人闲坐了片刻,有人紧张来报,言李靖召见杜睿。
杜睿闻言一惊,道:“大将军欲要见在下,不知所谓何事”
来人回道:“大将军也未明言,只是让小的过来,请杜小哥过帐叙话。”
杜睿点点头,道:“既然如此,这便去吧”
虽然面色上波澜不惊,但杜睿此刻心中却泛起了惊涛骇浪,此前他对太宗所说的北伐方略,历史上便是李靖的进呈,如今山寨版遇上了正版的,绕是杜睿,心中也不免一阵翻腾。
同时还带着一丝激动,毕竟作为大唐军神,李靖在后世已经被人们神话了,如今能近距离接触一下,这个偶像,杜睿的心中也是分外期待。
第一篇蛰居第六十九章杜克明生的好儿子
杜睿跟着来人到了李靖的大帐之中,此时帐中只剩下了李靖与李承乾二人,李靖端坐帅位,李承乾在下手相陪,见杜睿进来,李承乾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杜睿会意,只轻轻点头,便上前向李靖这尊大唐军神见礼。
“后学末进杜睿,见过卫国公”
李靖看了看杜睿,颔首道:“你既于老夫面前,自称后学末进,当精通兵法”
杜睿忙道:“小子到也曾研读过,只是于卫国公面前不敢称精通二字。”
李靖摆了摆手,道:“这是在军中,不是学堂,没那么多规矩要讲,老夫临行之前,也曾听圣上说起过,此次北伐的大方略便是你提出来的,正奇相间,算无遗算,你倒也能称得上精通兵法精要了。”
杜睿躬身道:“谢卫国公夸奖。”
“只是”李靖捻须沉吟道,“你的方略是好的,只是却也弄险,如今这阵势编排的这般大,几乎将我大唐精锐尽数安排于北地,若是突厥遣一直进率从陇西小道急进,直袭长安,便是不袭击长安,而从上县向北疾驰,于甘州处埋伏,断我粮道,似那时,我大军将如何自处。”
杜睿闻言,倒也不惊慌,回道:“圣上相问,小子不敢不答,只是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