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东晋风华 > 第279章 势转

第279章 势转(1/2)

目录

谢道韫离去后,别业复归宁静。陆昶独坐案前,窗外云卷云舒,恰似这变幻时局。他心中澄明如镜,反复推敲着那条颠扑不破的至理:

凡欲先谋者,必先洞察形势,信息先决。此筹谋之灯塔,庙算之所胜也。

而一切关系的本质,皆系于形势与利害得失的不可替代性。他想起范蠡对文种的告诫,勾践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为何?敌国破,谋臣亡。在势微之时,君臣一体,生死与共;一旦危机解除,曾经的“唯一倚仗”便成了“潜在威胁”,其不可替代性荡然无存。韩信在楚汉之争时,帮楚则楚胜,帮汉则汉胜,其军事才能具有决定性的唯一价值;然天下既定,军事之长于治国而言已非必须,甚至因其能力过强而成为皇权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其唯一性便被取代,终至身死未央。

可见人之唯一性能被取代,其重要性便有天壤之别。

关系的变化,皆因彼此在对方格局中的重要性随需求而转移。不仅在庙堂,在寻常感情中亦如是。初始皆以为对方不可或缺,然随着岁月磋磨,争执渐生,那份最初的光环与份量便悄然消减。吕不韦说华阳夫人,“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何止是色?任何单一、会随时间情境变迁而衰减的价值,所维系的关系都脆弱不堪。容貌会衰老,功勋会被遗忘,一时的利益契合点会转移。

故洞察世情则为明。人生,就是不断为自己增加筹码的过程。成功时,所见皆美好;低谷时,所见皆背离。

念及此处,陆昶对自己当下的处境有了更深的领悟。他必须明晰,自己在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中,对各方而言,那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究竟何在?他不能再被动地困于“病榻”,必须主动塑造和提升自己的价值,利用各方需求,撬动时势。

恰在此时,陈霆带来了最关键的回音——来自张弘。

“主公,张弘的回应到了,非是书信,而是一段口信,由一名在码头卖卜的盲眼道士传来,确认是民间道官最隐秘的渠道。”陈霆神色凝重。

“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