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内举(1/2)
建康城的混乱与恐慌,在郗愔残兵抵达后的第三日达到了顶点。流言如同瘟疫般蔓延,市井间充斥着“燕军不日渡江”、“朝廷欲迁都会稽”的耳语。朝会上,争吵愈发激烈,却依旧议而不决。皇帝司马奕面色苍白地坐在御座上,目光无助地在下方的重臣间游移,最终定格在始终神色凝重的会稽王司马昱和侍中谢安身上。
谢安闭门两日,并非怯懦。他深知桓温的“声援”实为自保,朝廷的空谈徒耗光阴。破局的关键,在于那座仍在坚守的郯城,在于那位早已名动江东的年轻郡守陆昶!但孤城难守,江北溃散的军民更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主心骨。这个人必须能突破重围,支援郯城;必须有足够的威望整合残局;其背景更要让桓温能够默许。
时机已至。
当朝堂再度陷入“出兵”、“守江”的纷争时,谢安稳步出列。他宽大的袍袖纹丝不动,声音清越平和,却瞬间压下了所有喧嚣。
“陛下,诸公。”谢安开门见山,“慕容垂兵锋虽锐,然其志在掳掠,根基未稳。其所惧者,乃后路被断!今下邳虽失,然东海郯城仍在陆昶坚守之下!陆府君自石岭堡以来,善战能守之名,江东谁人不知?此刻郯城便是抵在慕容垂咽喉的利刃,使其不敢倾力南下!”
提及陆昶之名,不少大臣微微颔首。无论是早年的石岭堡之战,还是近日传来的郯城夜袭成功,陆昶的能力和决心,已通过一次次战报为朝野所认可。
“然,”谢安话锋一转,语气沉凝,“孤城难守,外无必救之兵,则内无必守之心。更紧要者,下邳陷落,徐州无主,溃兵流勇无人收束,各郡县惶惶无所依从!若任由局势糜烂,则慕容垂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尽收淮北之地!”
他描绘的景象让众人脊背发凉。
“故,当务之急,在于立即委任一位能臣,权摄徐州,总揽江北危局!”谢安的声音陡然清晰坚定,“此人须能突破重围,驰援郯城,助陆昶久守;更须有权宜之便,整合徐州残余,收拢溃卒,在江北为郯城筑起屏障!”
“然则…”皇帝司马奕迟疑道,“此任关系重大,何人可当此任?”
谢安深吸一口气,面对御座,郑重一揖:“陛下,臣,举贤不避亲。臣之侄,建武将军、‘碧涛’营都尉谢玄,可暂代徐州刺史,权摄江北军事!”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建武将军已是重要军职,如今再加权摄徐州,权势可谓显赫。
谢安不为所动,声音平稳而有力:“陛下,诸公!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谢玄曾任东海郡丞,熟悉徐州地理民情,更与陆昶相知甚深,协作无间!前番武原救主,已显其勇略胆识!由其以建武将军之尊主持江北危局,正可震慑宵小,迅速度整合郗使君旧部,稳定军心。且其年轻,‘权摄’之名,正可免却诸多猜忌,专心御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