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东晋风华 > 第231章 锦灰

第231章 锦灰(1/2)

目录

明伦堂论辩大胜的余波,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在郯城内外层层扩散。“农战”二字不再是隐秘的方略,而是成为了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人们带着自豪与期待谈论的词汇。工坊的烟火愈发炽烈,新垦的田垄绿意盎然,校场上的喊杀声更是透着前所未有的锐气。整个东海郡,仿佛一架上了新发条的精密器械,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轰鸣运转,呈现出一派“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鼎盛气象。

然而,太守府书房内,烛火映照的却是两张沉静而不见多少喜色的面孔。

陆昶负手立于窗前,望着窗外郯城稀疏却坚韧的灯火,目光幽深。他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枚玉佩,那是此前谢玄所赠玉佩,冰凉的触感让他保持着一贯的清醒。

谢玄安然坐在一旁的胡床上,姿态闲雅地烹着茶,雾气氤氲中,他俊朗的眉宇间也凝结着一丝与外界喧嚣格格不入的沉凝。他斟了一杯清茶,推向陆昶方向,声音平和地打破了室内的寂静:“明伦堂上,陆兄舌战群儒,一举奠定‘农战’之基,如今东海上下,人心振奋,士气高昂,正是顺势而上,大展宏图之时。何以我观陆兄,眉间倦色难掩,隐有忧思?”

陆昶缓缓转身,接过那杯温热的茶,却没有立刻饮用,只是捧在手中,感受着那份暖意。他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笑意,带着洞悉世情的了然与沉重:“幼度,你我所见略同。这‘鲜花着锦’之盛景,固然可喜,但其下潜藏的‘锦灰’之危,却更需警惕。孙泰等人败退,必不甘心。其势在乡野,在人心愚昧之处,非一场论辩可除。此其一。”

他走到那幅巨大的江东舆图前,手指划过建康方向,语气愈发凝重:“其二,我忧建康。‘农战’二字,过于刚猛锐利,如同出鞘之剑,光芒刺眼。建康诸公,久享太平,溺于清谈,恐视此论为异端,视我陆昶为咄咄逼人之辈。若朝廷因此猜忌,多方掣肘,甚至……意图换将,则我东海新政,危矣。内部纵有万般决心,也难敌外部一道诏书。”

他看向谢玄,目光坦诚,带着寻求同道智慧的期待:“内外交困之势,虽未至,却不可不防。幼度,你出自谢家,深谙建康风向,依你之见,我等当如何自处,方能既行我志,又不至过早成为众矢之的?”

谢玄静静听完,眼中闪过的光芒。他并未立刻回答,而是轻轻转动着手中的茶杯,沉吟片刻,方才缓缓开口:“陆兄所虑,深谋远虑,切中要害。孙泰之患,在阴在暗,需以阳谋固本,以密探监视,暂且按下不表。至于建康之虑……”

他抬起头,目光清亮:“关键在于‘名实之辨’。”

“陆兄之政,其‘实’在于强兵富民,抵御北虏,此乃堂皇正道,即便建康诸公,亦无法公然否定。而其引发猜忌之处,在于‘名’,在于‘农战’二字所携带的霸道色彩,以及其背后隐含的,对现有秩序的巨大冲击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