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文器(2/2)
· “广启民智,破愚昧之坚冰。” 这是他大力推行乡学、冬学的理论核心,“启民智,非欲使人人皆为经学博士,而在使其明是非、懂利害、知家国。授以文字算数,使其能书写记账,免受胥吏蒙蔽;讲以农工常识、律法条文,使其能守法营生,明晓权责。我郡‘冬学’之制,便是于此深耕。民智渐开,则谣言邪说难惑其心,郡府政令易行其道,守护家园之念,方能发自肺腑,坚不可摧。”
· “唯才是举,聚天下之人杰。” 这是对招贤令和打破门第的呐喊,“聚英才,必破门户之见,唯才是举。高门华胄,岂尽贤良?寒门草莽,岂无英杰?工匠之列,亦有巧思国士;算学之才,可掌经济命脉。当设科考,以实务之题拔擢贤能;立规章,以绩效之功定其升黜。使天下才俊,无论出身,皆有望于报国之路,则人才荟萃,文器方能日新又新。顾雍之等寒士受重用的例子,便是此策之践行。”
其三,《恤民策》——文器之温
最后,陆昶落笔于人心的温暖,强调“仁政”并非空谈:
“得民心者,非以力慑,而以德聚。恤民之苦,解民之难,方能使民归心,甘为效死。此非耗财滥施,实为固本培元之长远投资。”
他着重两点:
· “医养结合,保民力之根基。” 为郡医馆制度正名,“设郡医馆,行‘医助金’,使民无惧病痛,此非靡费郡帑,实为保全民力。民力乃国力之本源,保全一人,即保全一份耕作之力,一份守土之志。战时救治伤兵,更能维系军心士气。”
· “抚恤安置,明荣辱之共担。” 强调社会责任,“厚抚战损,优待军属,妥善安置流亡,此非滥施恩惠,乃明确‘守护家园’之代价与荣誉。使将士知身后无忧而勇于用命,使百姓知郡国与共而乐于支持。”
当《文器篇》的初稿在郡府核心及部分如顾雍之等受重用的官员间传阅时,引发的震动比《文武论》更为剧烈。它不再仅仅是方向,而是具体到了每一项政策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
谢玄阅后,慨然道:“以往只知陆兄行事每每切中要害,今日方知,每一策背后,皆有如此深谋远虑!《富民》、《启智》、《恤民》,三策环环相扣,将‘文器’二字诠释得淋漓尽致!此策若行,东海何愁不兴?”
顾雍之手捧书稿,更是激动得难以自持,对同僚道:“府君此篇,乃为我等寒门、为天下务实之士,开辟之通天大道!‘唯才是举’,‘百工竞巧’,字字珠玑!吾辈当以此为圭臬,竭尽所能!”
即便是之前对某些新政如重用工匠、设立医馆耗费颇巨略有微词的一些僚属,在系统性的论述面前,也不得不重新审视,开始认真思考这些政策背后的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