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东晋风华 > 第210章 文器

第210章 文器(1/2)

目录

《文武论》如同基石,奠定了东海郡发展的思想根基。其务实、重效的风气开始在核心层中形成共识。然而,陆昶深知,仅有总纲远远不够,必须将“文器”这一宏大的概念,转化为清晰可行、深入肌理的具体方略。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于书房中埋首疾书,开始撰写 《治世新策》 的核心部分——《文器篇》。

此篇旨在彻底打破传统对于“文”的狭隘理解,将一切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学问与制度,皆纳入“文器”范畴,并系统阐述其运作之理。

其一,《富民策》——文器之基

烛光下,陆昶笔走龙蛇,首先阐述国之根本: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古之明训,然今人多空言其理,不行其实。国之文器,首在富民。民富则气顺,气顺则心齐,心齐则力聚,力聚则邦宁。富民之道,非权贵兼并之私富,乃万民安居之共富。”

他结合东海实践,提出三大支柱:

· “均田平野,定民心之所向。” 笔锋在此处尤为着力,“均田亩,非徒裂土分疆,实乃均生存之基业,定报国之责权。使耕者有其田,则其心系于土地,乱世则为守土之兵,治世则为完税之民。观我东海,流民得田而化为基石,豪强限产而消弭隐患,此乃固本之策,非一时权宜。”

· “百工竞巧,开财富之活源。” 他擘画着工业的蓝图,“兴百工,非为奇技淫巧,实乃厚生利用之实学。改良器械,可省民力而增效率;精进技艺,可优物产而阜财用。设‘专利令’,奖创造发明,则工匠之心如泉涌,国之利器日新月异。观我百工坊,水力锻锤省力增效,‘雪盐’‘新纸’利国利民,此皆文器之锋镝,富国之途径。”

· “商贾通衢,活郡国之气血。” 他辩证地看待商业,“通商贾,非与民争利,实为调盈虚、通有无之枢纽。轻关易道,货畅其流,则民得所需,物尽其用,郡府亦获税赋之利。然,盐铁等关乎国计民生之重器,当以官营主导,平准物价,防豪商垄断盘剥,绝战略物资资敌之可能。我东海‘雪盐’之行,便是明证。”

其二,《启智策》——文器之魂

论述完物质基础,陆昶笔锋一转,直指更为根本的“人”:

“文器之盛,非独物阜,更在民智。民智不开,则如蒙昧之牛羊,虽众易驱;民智既开,则如觉醒之狮虎,虽寡难犯。教化之功,非独育才,实为铸魂立魄。”

他提出了两条并行的路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