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东晋风华 > 第172章 沧海桑田

第172章 沧海桑田(2/2)

目录

民心所向,秩序重生。

街谈巷议的内容,早已从“何处能讨到一口吃的”、“邓家爪牙何时来催租”变成了“今年粟米长势真好”、“秋收后能给娃扯身新布了”、“听说‘陆公薯’下月就能挖了”。茶棚酒肆里,人们谈论着太守大人如何智破邓家、如何巧灭海寇,言语间充满了自豪与感激。《垦荒令》与《均田薄赋令》不再是墙上的公文,而是化作了家家户户匣中的地契和仓中渐丰的粮食。郡衙的胥吏们行走乡里,态度和气,再无人敢索要“常例钱”,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那位年轻的陆太守,是真会杀人的,杀的还是昔日不可一世的邓文康。

军容整肃,海晏河清。

校场之上,杀声震天。谢玄统领的北府兵与韩雍麾下的州兵混编操练,阵型严谨,号令如一。军屯的田地里,禾苗与普通农户的一般茁壮,实现了部分粮草自给。沿海的烽燧台修葺一新,了望的士卒日夜警惕。曾经肆虐的“黑潮帮”已烟消云散,其巢穴蛇蟠岛插上了官军的旗帜。几艘缴获修缮的海船与新建的哨船组成了东海郡稚嫩却不容小觑的水师,由扬烈校尉高啸统领,巡弋在碧波之上,保障着海盐外运与商路安全。北境之外,燕骑依旧窥探,却再也找不到往日可随意渗透的漏洞,只能在边境线外徒劳地游弋。

夕阳西下,将金色的余晖洒满这片重获新生的土地。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不成调的柳笛悠然归家;农人扛着锄头,三三两两走在田埂上,讨论着今年的收成;妇人倚门呼唤着贪玩的孩童,声音里透着安宁。

陆昶站在修缮过的郯县城楼上,俯瞰着这片他呕心沥血、一手扭转的河山。从饿殍遍野到炊烟袅袅,从路断人稀到商旅不绝,从豪强横行到吏治清明,从海寇猖獗到波澄浪静……这半年多的艰辛、险死还生、殚精竭虑,在这一刻,似乎都找到了意义。

沧海桑田,并非神话。只要给予希望和秩序,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便能创造出最伟大的奇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