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东晋风华 > 第172章 沧海桑田

第172章 沧海桑田(1/2)

目录

时维仲夏,骄阳似火,却不再是炙烤着绝望与死亡的烈焰,而是催生万物、孕育希望的暖晖。行走在东海郡的土地上,若非亲身经历,绝难相信这片生机盎然的沃土,在半年前还是怎样一副地狱般的景象。

城垣内外,死生交替。

记忆中的郯县城墙,断壁残垣,夯土剥落,如同垂死巨人裸露的朽骨。而今,坍塌处已用新土和青砖填补,虽未复全盛时的巍峨,但雉堞齐整,哨楼肃立,执戈巡城的士卒甲胄鲜明,眼神锐利,再无往日老弱残兵倚墙等死的颓唐。城门洞开,车马辚辚,行人如织。入城者面带期盼,出城者背负收获,喧嚣的人气驱散了盘踞多年的死寂。

城内街巷,虽依旧狭窄,却洁净了许多。官府组织了流民以工代赈,清理了积年的垃圾与污秽,破损的石板也得到修缮。两旁店铺的幡旗在微风中招展,粮行、布庄、盐号、铁铺……鳞次栉比。最引人注目的是官营的盐铺与铁铺前,排着长龙般的队伍。盐价牌上“官盐每斗十五文”的字样清晰醒目,再无邓家时代动辄数百文的盘剥;铁器铺里,新打的锄头、镰刀闪着青光,价格公道。百姓们摸着省下的铜钱,脸上是实实在在的喜悦。

田野阡陌,荒芜不再。

站上任何一处高坡极目远眺,最震撼人心的,是那无边无际、恣意蔓延的绿色。曾经蒿草过人、白骨隐现的荒野,已被一道道笔直的田垄切割成规整的棋盘。粟苗挺秀,麦浪翻金,稻禾青翠,在阳光下舒展着生命的活力。无数新起的茅屋瓦舍如同雨后春笋,星罗棋布于田野之间,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纵横交错的沟渠河道,是这片新生土地的血管。去岁冬日征发民夫、动用“悔过营”大力疏浚的成果已然显现,水流潺潺,依着新造的水车咿呀转动,将清冽的河水精准地送入每一块渴求滋润的田地。而在那些土质稍差的沙地或新垦的坡地上,一片片心形叶片、匍匐生长的碧绿藤蔓格外茂盛,这便是名动郡县的“陆公薯”。老农们蹲在田埂上,小心翼翼地抚摸着这些藤蔓,眼中闪烁着近乎虔诚的光芒,他们知道,泥土之下埋藏着的,是能让全家乃至全郡度过任何荒年的底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