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东晋风华 > 第59章 贵女尺素,各有千秋

第59章 贵女尺素,各有千秋(2/2)

目录

他会先看阿罗那部分。小侍女的字迹一月比一月工整,虽然依旧稚嫩,却已能清晰地表达意思。内容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絮叨着今日又学了哪些字,谢府园子的桂花开了香气能飘出好远,庾家娘子派人送来新式的酥酪点心味道极好,或是担心姑孰的饭菜不合他口味…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他的深切牵挂,读来令人莞尔,心生暖意。

然后,他才会格外郑重地展开那份附着的、笔迹清逸绝俗的笺纸。谢道韫的话语从不涉及私情,甚至比桓婧的信更显得“公事公办”。但她的“公事”,却绝非寻常军务提醒。她可能看似随意地点评一句新近朝堂上某位大臣关于北伐方略的议论,一针见血地指出其论据中引述史实的疏漏;可能借评某本正在重读的史书,探讨前代名将经营粮道、保障远征后勤的得失教训;甚至可能只是寥寥数语,提及查阅杂记时注意到江北某地近期的物候与往年有异,似更为干旱寒冷,不知于军旅可有所碍。

她的视野与见识,远远超越了闺阁绣户的范畴,以一种独特而含蓄的方式,与陆昶正在亲身经历、日夜思考的一切隐隐呼应。阅读她的信,不像是在接受关怀,更像是在进行一场隔空的、无声的棋局对弈或学术探讨,需要凝神静思,方能领会其字句背后的深意与提醒。这种超越俗常、立足于更高维度的精神层面的遥远共鸣,比任何直接的关怀问候,更让陆昶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慰藉与激励。他知道,在遥远的建康,并非所有人都沉溺醉梦,至少有一位奇女子,正以她卓绝的智慧与方式,理解并关注着这片风云激荡的土地,以及投身其中的他。

他将各路来信分别收好,王、桓、庾三位的,置于木匣中一侧。而谢府来的信,则另置一处,那素雅的笺纸边缘,似乎都因频繁的翻阅而略显柔软。

窗外传来集合操练的尖锐号角声,肃杀而急促,瞬间将方才萦绕的些许香尘与文思驱散得无影无踪。

陆昶深吸一口姑孰清冷而带着金戈的空气,迅速收敛心神,将那些来自建康的脂粉香、诗词韵、乃至那令人神往的智慧闪光,皆暂时严密地封存于心底。

眼前的姑孰,才是他必须全力以赴的战场。无论是案牍之上的运筹,还是校场之中的砺刃。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