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旅行的目的地(2/2)
拓印古村深藏山坳,老秦家院落种满青檀,微风过处沙沙作响。秦爷爷用古法研墨,砚为青檀石所制,墨汁浸着本地桂花,散发清香。\"顾慎行当年在这儿拓古碑,拓到手指起茧也不停,\"他分发拓包给孩子们,\"他说'拓印不是复制,而是把碑上的时光拓进纸里'。\"顾云深握着小徒弟的手运腕走纸,忽想起幼时爷爷教自己拓纹的情景。他抬眼看向沈砚辞,两人相视一笑。
旅途夜晚总伴随手艺的絮语。在钟表修复世家的小院,孩子们围看老匠人修钟,齿轮咬合的细响中,沈砚辞讲述沈父修钟的往事;在拓印古村的火塘边,顾云深教孩子们借火光辨纸纹,秦爷爷添炭轻叹:\"当年顾慎行也这样把拓纸烘得暖乎乎的。\"陈念将每日见闻刻成木牌,二十枚木牌串成\"旅行纹链\",记录流动的时光。
抵达新加坡时,海外学员手持护本纹木牌在机场等候。大巴刚停,空气中弥漫胡姬花与青檀木交融的香气。航海钟修复大师李爷爷带来沈父修复过的零件:\"景明常说'航海钟记录洋流,手艺记录时光',这些孩子就是新的时光记录者。\"孩子们在非遗馆尝试拓纹,小语的表妹特意拓了胡姬花护本纹,与小语的竹编纹拓片并贴,拼成\"跨洋双纹\"。
最后一站是新加坡的青檀苗圃,三十多株树苗抽新芽,枝桠挂满两地孩子的木牌,风一吹轻轻摇晃。顾云深与沈砚辞并肩立于苗圃中央,看孩子们围在李爷爷身边学拓航海钟纹,小语与表妹共编竹环,视频另一端王伯与林奶奶指导海外学员编织护本纹。沈砚辞指向苗圃尽头的石碑,上刻\"传艺无界\"四字,为阿明与学员共刻,字间隐约可见沈父风骨。
返程前夜,孩子们将旅途拓印的纹样、匠人签名、自刻木牌拼成\"旅行长卷\"。长卷中央是熟悉的护本纹,四周环绕竹编纹、航海钟纹、胡姬花纹......宛如一部可观可触的传艺史诗。顾云深指尖轻抚长卷边缘,心中豁然:旅行的目的地从来不是某座古村、某个城市,而是林奶奶指尖灵动的竹丝、秦爷爷砚中飘散的墨香、李爷爷手里精巧的齿轮,是孩子们眼中不灭的光芒、跨洋屏幕里绽放的笑容,是双星并肩走过的路,最终所抵不过是——\"匠心所在\"。而这目的地永无终点,因传承之路始终在途中,在每一双愿意思索、愿意停留、愿意继续传递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