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洞房花烛(1/2)
新居的竹门被轻轻推开,积蓄已久的腊梅芬芳如约而至,在室内缓缓流淌。洞房内的每一处陈设都浸润着两人的心血:青檀木婚床纹理清晰,素色床幔中央悬着沈奶奶未完成的并蒂梅绣帕;陈念带着小徒弟们在帕缘补绣的护本纹蜿蜒流转,末端轻勾垂下的竹编灯链,暖黄光晕将梅花映照得栩栩如生。*这方绣帕连缀着三代人的心意,如同今夜,连缀着过去与未来。*
梳妆台面光洁如镜,中央摆放着传艺砚的微缩品,砚池里盛着顾云深用新鲜花露调制的墨汁。一方镇纸压着顾爷爷皮面磨损的旧手札,月光正好落在扉页\"守艺先守心,相守先同心\"的字迹上,银辉流转。
\"看,陈念放在门口的。\"沈砚辞弯腰从门槛内侧拾起小巧的竹编方盒。盒盖稚拙地刻着\"洞房吉祥\"四字,笔画歪扭却透着认真。打开盒盖,三枚指甲盖大小的护本纹香囊静卧其中,金线绣着\"顾\"、\"沈\"、\"念\"三字,内填晒干的腊梅花瓣,清香绵长。沈砚辞小心地将它们系在床幔边的铜钩上,香囊微影随烛光轻颤,落在顾云深喜服肩头,与多年前问渠斋灯下古籍刻板的纹样影子重叠。*这一刻,往昔与当下在光影中交融,传承以最温柔的方式延续。*
顾云深对镜整理大红吉服衣襟。青檀木镜框上缠绕着细巧的双梅榫卯,象征永不分离。镜面澄澈,将身后绣帕上的并蒂梅与镜中并肩的身影顾柔叠合。\"这镜框,我们刻了七个日夜,\"顾云深指尖轻抚榫卯接缝处的刻痕,\"你总说'榫卯要严丝合缝,就像咱们的心思'。\"沈砚辞从身后扶住他肩膀,竹戒轻蹭镜框刻纹,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往后更要顺着彼此心意,稳稳当当地过。\"
烛火被微风撩得摇曳。沈砚辞从樟木匣中取出两卷素色锦带系着的冷金笺——那是他们少年时初学传拓的习作。一张是顾云深拓印的护本纹,墨色浅淡却风骨嶙峋;另一张是沈砚辞的双梅图,枝干苍劲却少了几分顾润。\"记得你笑我拓的梅花'少了腊梅的甜香',\"他将两卷笺纸并排铺展在烛光下,两张拓片的纹路在跳动的光影里奇妙地重叠交错,\"如今再看,你的柔和细腻补足我的刚硬,我的坚韧支撑你的顾婉前行。\"
顾云深心弦被轻轻拨动,恍惚回到开馆典礼上周院士洪亮的声音:\"手艺活了,人也团圆了。\"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拉着沈砚辞在铺着大红锦被的床沿坐下,手指探到床板下方一处隐秘刻痕——那是白天趁着众人忙碌,他们偷偷用刻刀留下的\"同心纹\",灵动的护本纹样缠绵地环绕着双梅榫卯,最核心处刻着极小的\"顾沈\"二字。这新刻的印记无声回应着床板深处顾爷爷与沈父刻下的\"敬言景明\"。\"爷爷们重修问渠斋时,也在主梁暗处刻下名字,\"顾云深的声音轻如烛火微响,\"他们说,'只要手艺一代代传下去,刻下名字的人就永不离散'。\"
沈砚辞更紧地握住他的手,将一枚带着新鲜竹屑的小竹牌放入他掌心。牌面上,并蒂梅与护本纹精巧地缠绕共生;翻到背面,刻着两行清晰的小字:\"洞房花烛夜,传艺同心时\"。\"这是咱俩的'守心牌',\"他低头轻吻顾云深发顶,鼻息间萦绕着腊梅的冷香与青檀木的沉静气息,\"如今才真正懂得,传艺最根本的是'传心'——把前辈们藏在手艺里的那份心意传到我们手里,再传给陈念,传给千千万万懂得珍视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