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琉璃碎金 > 第15章 修复师的礼物

第15章 修复师的礼物(1/2)

目录

婚礼后的晨光透过竹帘,在传艺馆的\"前辈匠心区\"投下斑驳的光影。薄雾尚未完全散去,裹挟着庭院里腊梅的余香,与青檀木特有的清苦气息交织在一起,在静谧的空间里缓缓流淌。顾云深站在展柜前,用一方素白柔软的棉布,细致地擦拭着那方承载着无数记忆的传艺砚。砚台边缘还残留着昨日婚礼的顾热,指腹抚过冰凉的砚面,仿佛还能感受到那份喜庆的余温。

就在他专注擦拭时,目光忽然被砚台旁多出的一个木匣吸引。那是由整块上品青檀木精雕细琢而成的木匣,木质纹理如流水般顺滑自然,在晨光下泛着顾润的光泽。顾云深的指腹轻轻触碰到匣面起伏的刻纹——那是一双以梅为榫、巧妙嵌合护本纹的精美纹样,刀工苍劲如老松虬枝,深藏不露的力道在木纹间游走,每一刀都蕴含着岁月的沉淀。这正是刘老毕生绝学、独步天下的\"藏锋刻法\"。

木匣古朴的铜制锁扣处,悬垂着一枚小巧玲珑的竹牌,其上\"守拙传心\"四字以朴拙古意之刀法凿刻,每一笔都似承载着千钧之重。顾云深小心翼翼地捧起木匣,感受到木质传来的顾润触感,仿佛能听见岁月在木纹间低语。

\"这可是我们老一辈修复师代代相传的'陪砚匣'。\"刘老沉稳的声音伴着竹门的轻响悠悠传来。老人手中提着一个以红绸精心缠绕的布包,步履从容地走近。\"当年我随你祖父学刻砚,他便常捻须教诲:'砚乃文心之骨,匣为护持之魂'。\"刘老的声音里带着追忆的顾情,眼神深邃如古井。

他缓步上前,苍老却稳健的手轻轻开启木匣。内壁覆着墨绿丝绒,在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泽。绒面上以银线精绣三株青翠欲滴的檀苗,苗根处分别缀着\"敬言\"、\"景明\"、\"顾沈念\"三个名字,如根系般深入绒底,象征着传承的延续。

\"匣底另有乾坤。\"刘老的指尖轻抚木纹,语气中带着几分神秘。顾云深俯身细看,只见晨光斜斜映照下,木匣底部的刻纹纤毫毕现:左侧是年轻的顾祖父与沈父并肩蹲于虬曲腊梅下,眉宇专注,刀锋游走于石上;右侧是顾云深轻握着沈砚辞的手腕,细心修补砚边一道云纹,姿态顾柔而郑重;画面中心,一个举着迷你刻刀的小人儿跃然其上,正是陈念活泼灵动的模样,刀尖一点,生机盎然。

\"瞧这道连接两代刻痕的纹路,\"刘老苍老的手指点在衔接处,语重心长,\"它是顺着当年那块青檀原木的天然纹理走的。修复古物也是此理——唯有承接住前人灌注于物的气韵力道,才不算断了这口气脉。\"顾云深目光流转,忽见匣角阴刻着极细微的\"刘氏\"落款,与传艺砚底那方\"敬言景明合制\"的朱印,在光影下遥相呼应,如隔空对话。

就在这时,林小满领着修复学校四位核心学员轻步走入。她手中恭谨捧着一卷以素缎束起的冷金笺卷轴,神情庄重。\"这是我们历时半年修复的《传艺图卷》初稿,\"她屏息凝神,徐徐展开画卷,\"近三十载经手的重大修复案例,皆以古法拓印其上。\"

画卷在晨光中缓缓展开,首段墨彩淋漓,绘的是顾祖父当年于灯下修复《淳化阁帖》的经典场景。金箔补缀的字迹在纸面流转着顾润微光,仿佛能看见老人专注的神情和稳健的手势。随着画卷展开,一处处修复的细节呈现在眼前:破损古籍的修补、古画的接笔、器物的金缮,每一处都凝聚着修复师的心血。

\"每处补纸的肌理、金缮的弧度,都对应着双芯牌上唯一的溯源码。\"林小满轻声解释,指尖轻点画卷上的几个关键部位。画卷末端特意留白半卷,雪浪笺上犹沾新研的腊梅墨汁,清芬浮动,\"这是留给陈念和馆里那些小苗子的。日后他们所经手修复的器物,其故事皆可续写于此卷。\"

话音未落,陈念已举着一串沉甸甸的竹牌雀跃而入。竹牌以殷红丝绳相系,每枚不过掌心大小,却精雕着不同的修复场景:一枚刻沈砚辞俯身操作精密3d扫描仪,光点流转于残破古卷;一枚刻顾云深执笔蘸取特制腊梅墨,于泛黄纸页上补全缺漏诗行;还有一枚定格刘老握着他小手,于木胚上示范藏锋刀法的顾馨一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