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婚礼请柬(1/2)
非遗街区的竹制连廊挂上了最后一串护本纹灯笼。晨雾缭绕中,腊梅的幽香与新刨青檀木的清新气息交织,缓缓漫入工坊。顾云深正用鹿皮布料擦拭传艺砚,砚池里那片风干的腊梅花瓣在阳光下透亮如琥珀。
沈砚辞推门而入,手中高举着一张非遗街区竣工仪式流程表,纸边缘印着细小的双梅榫纹样。\"周院士提议,竣工仪式后紧接着办婚礼最合适。\"他的声音里带着雀跃,\"老街的习俗历来如此,新房落成就迎亲,寓意'艺成业兴,人月两圆'。\"
顾云深的指尖在砚台边缘微微一顿。他抬起头,目光柔和地落在沈砚辞身上,对方袖口绣着的并蒂梅不经意间沾着几点竹屑。\"这请柬,得咱们自己动手做。\"他拿起案上那块纹理顺直的青檀木老料,\"就用这青檀木做底,刻上护本纹,再拓上腊梅墨的字。每一刀都得用心。\"
沈砚辞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摊开平板电脑,指尖飞快地画起请柬草图:封面是交缠的双梅榫,榫头刻着\"顾沈\"二字,榫尾藏着一个极小的\"念\"字;内页用冷金笺打底,左边印护本纹,右边预留手写落款。\"这里再加个'传艺码',\"他指着草图一角,\"嵌个迷你芯片在木底夹层里,宾客手机一扫就能看见修复《淳化阁帖》的片段和陈念练习刻纹的视频。让大家都明白,我们的婚礼是一场手艺传承的庄重之礼。\"
\"我也要帮忙!我也要刻!\"陈念举着迷你刻刀冲进工坊,小手里攥着一张画满装饰图案的冷金笺:\"要刻上小苗苗!还有咱们家院子里那棵开花的腊梅树!\"孩子踮脚铺平小草图,腊梅墨画的小树苗旁工整写着\"三个人的家\"。\"刘爷爷教我刻'全家福纹'最吉祥,能把我们的名字都刻在护本纹里,就像缠在一起的青檀树根,永远分不开!\"
三人围坐在竹制工作台前开始制作请柬。刻刀划过木头的沙沙声、砂纸打磨的轻响与窗外鸟鸣交织成独特的工坊交响曲。青檀木的清苦、腊梅墨的甜香、花蜜水的顾润,氤氲成令人心安的氛围。
顾云深全神贯注地雕刻请柬封面的双梅榫结构,汗水微微濡湿额角。沈砚辞举着放大镜照着木头纹理,轻声提醒:\"榫头这里要留三分韧度,就像打磨手艺那样,既要坚韧又要灵活。\"陈念蹲在小竹凳上,认真刻着迷你青檀苗,在顾云深手把手的指导下,终于刻出了几道歪歪扭扭却充满童趣的纹路。
正午阳光透过竹窗格洒进工坊,在请柬初稿上投下清晰的护本纹光影。周院士和刘老提着热气腾腾的腊梅糕来串门,看到请柬半成品时,刘老立刻拿起小刻刀在封面梅枝空隙处补了两笔:\"这里刻上'守拙兼新'四个小字,藏在梅枝后面才显意境。\"老人眼中满是怀念,\"手艺人的情谊,都深藏在这些细微的刀缝里。\"
周院士微笑着掏出一枚顾润的老竹制印章\"景明印\":\"落款就用这个吧。祖孙三代的印盖在请柬上,才算真正的圆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