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琉璃碎金 > 第12章 承诺的重量

第12章 承诺的重量(1/2)

目录

雨丝连绵不绝,将传艺馆的竹门浸染成深沉的褐色。门外,监管部门的核查人员紧握着文件袋站在屋檐下,神情凝重。几位记者手持摄像机,镜头精准地对准\"虚实传艺馆\"的门匾,目光中透着审视。

顾云深深吸一口气,从展柜中取出那方传艺砚。指尖触碰到砚池里干枯的腊梅花瓣时,爷爷临终前的话语仿佛又在耳畔响起:\"守艺先守心,心,就是对老祖宗最重的承诺。\"

\"这是举报材料里的核心质疑点。\"核查组的张科长将两份对比图在竹制长桌上铺开,红笔圈出的护本纹样与芯片架构在灯光下格外刺眼。\"对方提供了2019年的纹样登记证和2020年的技术专利文件,比你们的申报时间早了两年。\"

记者们的麦克风立刻凑近顾云深嘴边。顾云深能清晰地看见最近的那个摄像机镜头里,自己领口处那枚并蒂梅徽章被放大——那是沈砚辞去年精心雕刻的,徽章背面两个小小的篆体字\"守诺\"正贴着他的心跳。

\"质疑纹样?好,我们先看纹样!\"刘老上前一步,将随身的老刻刀拍在竹桌上,刀鞘上\"守拙\"二字在灯光下泛着顾润的包浆。\"我们竹刻刘氏的藏锋刻法,讲究'转角藏角,露锋藏拙'。\"他握住顾云深的手腕,在新裁的青檀木板上快速刻下护本纹样,在关键转角处故意留下一个微小的缺角。\"看见了吗?这缺角是顺着木纹自然形成的肌理,是'藏'的精髓!\"他指着举报方的对比图,\"你们再看这张所谓的'原始图',连最基本的木纹走向都没对齐,这不明摆着是伪造的玩意儿吗?\"

顾云深立即展开1982年的纹样拓片。泛黄的宣纸上,拓片边缘几枚模糊的指纹在聚光灯下清晰可见。\"这是我爷爷顾敬言先生当年亲自登记存档的原始拓片。\"他将拓片与双芯牌并排放置,护本纹的弧度完美重合。\"拓片上的这些指纹,已经通过司法痕迹鉴定,与传艺砚底部我爷爷留下的指纹完全一致。\"

接着,他翻开《传艺合记》,抽出一张泛黄的收据。\"1998年,有企业想高价买断护本纹做品牌logo,我爷爷当时收下了定金,\"他指着收据上的金额,\"但思虑再三,不到一周就把钱退了回去。\"顾云深翻过收据,背面一行褪色的钢笔字迹映入众人眼帘:\"纹样是祖宗的根,不能卖。\"他抬起头,\"这就是我们顾家代代相传的承诺。\"

记者的镜头转向沈砚辞。他正操作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播放着双芯牌芯片的拆解分析视频。\"对方的芯片架构,恰恰少了最核心的'木纹适配层'。\"沈砚辞将打印出来的技术图纸叠放在父亲沈景明的手札上。神奇的是,父亲当年手写的推导公式与电路草图,与他图纸上的标注在关键节点上完全重合。\"我父亲沈景明,早在2018年就发表过论文《非遗数字化的木性适配原理》,\"他调出论文电子档案,\"这篇论文里的核心设计理念,正是我们双芯牌技术的基石。\"

他接着调出专利局系统页面:\"我们的核心专利是'基于传统纹样特征的动态导电层结构',早在2019年就提交了实质审查请求。而对方所谓的专利,只是普通的电子元件封装技术,根本不具备我们这种针对非遗纹样进行动态识别的核心功能!\"

张科长的指尖在古老拓片与现代技术图纸间反复比对。忽然,他指着举报方纹样对比图角落一处细微标注:\"这里的标注字体和整体风格不一致。\"沈砚辞迅速将电子版放大,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还原。几秒钟后,一层被刻意覆盖的浅色图层被剥离,露出了下方的原始日期标注——清晰的\"2023年\"!这比传艺馆申报该项纹样的时间晚了一年!

\"这是典型的pS后期篡改痕迹。\"沈砚辞调出电脑后台的原始操作日志,\"我们有完整的电子证据链。更重要的是,我们有2021年在新加坡合作分基地进行技术测试的详细记录,包括当时的视频、数据和参与者签名。当时参与的几位华裔学员现在都能出面作证,双芯牌的原型机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完全成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