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重新走动的时针(2/2)
正午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恰好洒在钟面\"民国二十三年\"的字样上。赵伯和阿木抬着最后一件展品进来——那是一个精心制作的竹制钟架,架上雕刻着传统的护本纹镂空图案,完美契合老座钟的底座。\"这架子的榫卯结构,完全按照沈老弟修钟时留下的图纸制作,与钟脚的纹路严丝合缝。\"赵伯将钟架摆放妥当后,钟摆的摆动似乎更加平稳了,\"好手艺要配得上老物件,老物件才配得上这份念想。\"
老周端来一大锅香气四溢的腊梅粥,摆放在由旧石墩改造的餐桌上——石墩表面还保留着当年浸泡竹料的斑驳水痕。众人围坐在一起,钟摆的\"滴答\"声成为最温馨的背景音乐。张爷爷为每个人的碗里都添上一勺热粥:\"当年我和秀芝成亲时,就是用这钟计时的,拜堂那刻它正好敲了十二下。现在它又重新走起来了,说不定还能赶上砚辞和云深的婚礼呢。\"
顾云深的耳尖微微泛红,沈砚辞不动声色地靠近,在桌下轻轻握住他的手。林小满突然指着钟面惊呼:\"快看!时针和分针重合了!\"众人抬头望去,只见时针与分针完美地在\"12\"的位置重叠,钟摆投下的影子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张爷爷望着这一幕,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当年拜堂时,也是这样的光景。\"
暮色渐浓时,老街记忆展的射灯次第亮起。老座钟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与展柜里樟木箱、青花瓷碗的影子交织在一起,宛如一群穿越时光的老友重逢。林小满关闭平板,将数字化档案的最后一页定格在钟针重合的画面,旁边配文道:\"重新走动的不仅是时针,更是爷爷们珍藏的回忆,是问渠斋代代相传的技艺,是永远流转不息的时光长河。\"
沈砚辞和顾云深最后离开,当他们锁上东厢房的竹门时,依稀还能听见里面传来的\"滴答\"声。庭院里的老腊梅树飘落一片花瓣,恰好落在他们相握的手背上。\"父亲常说,修复师修的不是物件,而是让逝去时光里的人能够再次相遇。\"沈砚辞轻声说道。顾云深点头望向老街的方向,家家户户的灯火渐次点亮,与东厢房的射灯连成一片,宛如无数跳动的时针,在夜色中编织成一张传承的网——网中交织着手艺的精华、人情的温暖,以及\"烬中炽焰\"最绵长持久的温度。
月光洒在重新走动的时针上,那规律的滴答声穿过时光,仿佛在诉说着:有些东西从未真正停止,它们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以更美好的方式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