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非遗博览会的邀请(1/2)
晨雾如轻纱般缭绕在问渠斋庭院的老梅枝头,空气中混合着清冽的露水和旧纸墨特有的气息。顾云深正屏息凝神地蹲在修复台前,指尖稳稳捏着爷爷传下的黄铜镊子,小心翼翼地整理着刚从黄山带回的古籍残片。这些饱经沧桑的纸页被裹上特制的冷金笺补纸,在朦胧天光下泛着内敛而神秘的青光。
院门外忽地响起老周洪亮的声音:\"小顾!天大的好消息!国家级非遗博览会的邀请函到啦!\"
顾云深抬起头,老周已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手里拎着一个制作考究的烫金信封。信封正面印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组委会\"的鲜红印章,边角处还别着一小朵风干的腊梅。\"昨天王秘书长亲手交给我的,说这次博览会专门开辟了'古籍修复与传统造纸'的独立展区,点名要你带着'顾氏修复术'和冷金笺去参展!\"老周兴奋地将信封递到顾云深面前,\"更了不得的是,还要你现场演示修复技艺呢!\"
恰在此时,沈砚辞从星桥赶来,手里提着为顾云深买的生煎包。顾云深展开邀请函,上面正式邀请她作为\"特邀传承人\"参展,还预留了十平方米的独立展位,特别注明可展示爷爷的修复手札、冷金笺制作工具,以及近年修复的古籍成果。
\"展位布置的费用,星桥可以全部赞助。\"沈砚辞敏锐地捕捉到关键点,指尖轻划\"现场演示\"几个烫金字,\"我们甚至可以把问渠斋里这个小修复台原样搬过去,让观众能近距离看你修复古籍,这比单纯静态展览更能打动人。\"
顾云深紧紧捏着邀请函,指尖感受着烫金字迹微微凸起的质感。爷爷手札扉页上那句苍劲有力的嘱托浮上心头:\"若有朝一日,顾氏修复术能让更多人看见,便不负祖辈守护。\"一股热意涌上眼眶,她转头看向修复台上那叠苏州老匠人新近送来的冷金笺样本。
\"我想把爷爷用了一辈子的老工具都带去,\"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却又无比坚定,\"还有沈伯父记录工艺改良的那本日记。我想让大家知道,这门手艺走到今天,从来不是我一个人在支撑,它是两代人、甚至是一群人前赴后继才得以延续的火种。\"
\"好!我这就联系苏州的老伙计们!\"老周激动地掏出手机,\"让他们加急赶制一批迷你冷金笺当纪念品;再请苏师傅带着竹纸原料过去,在你展位旁边现场演示古法造纸,和你的古籍修复术配成'传统工艺组合拳'!\"
这时,顾云深的手机响起,是李警官打来的。\"听说你收到国家级博览会的邀请了?太及时了!我们考古队刚整理好传国玉玺碎片的初步研究报告,里面详细提到了冷金笺对玉玺基座的保护作用。我们可以把报告摘要放在你的展位上,既能证明冷金笺工艺的价值,也能让观众了解文物背后的守护故事!\"
顾云深一一应下这些支持,心中仿佛被晨雾中穿透云层的暖阳包裹。从最初对抗\"鸠鸟\"时的忐忑,到追查\"圣殿之耳\"的惊心,再到如今收到这封沉甸甸的邀请,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但正因为身边这些真诚可靠的人,每一步才都踏得格外坚实。
她轻轻翻开爷爷那本边角磨得发亮的手札,在空白页上郑重提笔:\"今受邀赴非遗博览会,携顾氏修复术、冷金笺参展,愿不负祖辈心血,亦不负所有并肩同行之人。\"
接下来的几天,问渠斋里前所未有地热闹。沈砚辞带着星桥的策展团队前来,仔细丈量展位尺寸,精心设计布局。他将爷爷那个刻满岁月痕迹的铁皮工具盒放在最核心的位置,旁边配以顾云深爷爷年轻时的老照片,每件工具旁都附上简短的故事;老周和苏州匠人们送来一箱箱散发着竹木清香的优质竹纸、色泽纯正的松烟墨,还有赶制出来的迷你冷金笺纪念册;李警官的助手则帮忙整理历年修复的古籍成果档案,将那些从伦敦、云台山、黄山带回的珍贵残本按时间线排列,配上顾云深亲手绘制的修复流程图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