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 > 第35章 尾声:山河故人

第35章 尾声:山河故人(2/2)

目录

他主导或参与了一系列关乎军队长远发展的战略性研究,从常规力量建设到核威慑战略,从边防体制改革的到未来战争形态预测。他力排众议,坚持加大对新兴技术(如计算机、航天、导弹技术)的追踪和投入,为后来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突破,奠定了早期的思想和人才基础。

他始终保持着与一线部队的联系,经常下到基层调研,倾听官兵的声音。他也一直关注着王大柱、王铁柱等老部下的情况。晚年时,他将自己在朝鲜战场和后续军事改革中的思考,系统整理成多部着作,成为了解放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理论财富。

时代的回响与个人的沉浮

历史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在随后到来的那段特殊动荡时期,即便是他们这样的功勋人物,也难免受到冲击和影响。王大柱因曾与苏联顾问有过接触,被短暂隔离审查,训练工作被迫中断;王铁柱的回忆录写作被指责为“鼓吹战争残酷论”,手稿被收缴;林文澜也因为坚持某些被认为“不合时宜”的军事改革观点,而受到批判,一度靠边站。

然而,战火淬炼出的信念与忠诚,让他们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坚守。王大柱在审查期间,依旧偷偷整理他的训练笔记;王铁柱想方设法保存了回忆录的副本;林文澜则利用“靠边站”的时间,更加深入地思考军队和国家未来的道路。

山河依旧,故人星散

当阴霾散去,春风再度吹拂神州大地时,他们都已垂垂老矣。王大柱从教导团正式退休,住进了干休所,他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着年轻官兵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地训练。王铁柱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在病榻上安详离世,他的回忆录在他去世多年后,才得以正式出版。林文澜晚年致力于军事历史的研究和编纂,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口述史料和研究成果,最终以九十余岁的高龄,无疾而终。

他们的骨灰,有的被安葬在烈士陵园,与昔日的战友为伴;有的则按照遗嘱,撒在了他们曾经战斗过、或者守护过的山河之间。

曾经的“利剑”集群,早已在多次军改中融入了人民解放军的庞大肌体,其番号或许已不存在,但其在战火中凝聚的“忠诚、勇敢、坚韧、求实”的精神,以及用鲜血换来的对现代化战争的深刻认知,却如同不灭的火种,在一代代中国军人中传承。

硝烟散尽,山河重光。那些曾经为了这片土地浴血奋战的故人们,已如星辰般散落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他们或许平凡,或许伟大,或许被铭记,或许已无名,但他们共同用青春、热血与生命,铸就了共和国的和平基石。当嘹亮的军号再次划破宁静的晨曦,当新型的战鹰呼啸着掠过湛蓝的天空,当钢铁洪流在朱日和的原野上奔腾驰骋,人们不应忘记,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手持相对落后的武器,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用无畏的牺牲和顽强的意志,打出了国威军威,也为这支军队走向现代化,蹚开了一条染血的道路。

山河故人,功勋永铸。他们的故事,与这片他们深爱并誓死守护的土地,永远融为一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