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分王爷军粮的侯府夫人 > 第202章 檄文天下

第202章 檄文天下(2/2)

目录

接下来的日子里,昭国的驿传系统进入战时状态,高速运转。数百名驿卒骑着特制的“追风马”,日行八百里,穿越风雪,奔赴各地;同时,轨车系统发挥巨大作用——这种由苏晚主持建造的铁轨运输系统,以蒸汽为动力,日行千里,将檄文与军情迅速送往边远州郡。每到一地,地方官吏立即组织百姓集会,当众宣读《讨逆檄》,并张贴于城门、市集、驿站。

檄文所到之处,如石破天惊,掀起滔天巨浪。

在大炎的东川州,一场大雪刚停,茶馆内人声鼎沸。一名年轻的士子立于高台,手持檄文,声音激昂,字字清晰,如钟声敲击人心。百姓们围拢而来,静静聆听。当读到“苛捐杂税,鱼肉百姓”时,一名衣衫褴褛的老农突然跪地,老泪纵横:“是啊!去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谢衡的爪牙还逼着我们交‘雪税’,我的儿子才十六岁,就因为交不起税,被他们活活打死在县衙门前!”众人闻言,无不扼腕叹息。

当读到“勾结北狄,卖国求荣”时,一名断了左臂的退役士兵猛然站起,怒拍桌子,震得茶碗跳动:“我在北疆守边十年,亲眼见过北狄骑兵的战术与谢衡的布防图一模一样!原来是我们自己的丞相,出卖了边防!我们流的血,都是谢衡的刀!”他声音嘶哑,眼中含泪。

士子读罢,高举檄文,大声疾呼:“昭皇楚宴,顺天应人,起兵北伐,讨伐国贼!我们若再沉默,便是助纣为虐!今日,我愿投笔从戎,加入北军,为天下百姓,讨一个公道!”

“支持昭军!推翻谢衡!”“还我河山!还我公道!”茶馆内百姓齐声高呼,声浪冲破屋顶,惊飞寒鸦。当晚,东川州便有三百青年报名参军,自愿组成“义勇先遣队”,奔赴北疆。

在大炎的南湘州,檄文如春风化雨,唤醒沉睡的民心。南湘百姓长期遭受谢衡爪牙的压榨,税赋沉重,民不聊生。当他们看到檄文中“凡献城归降者,既往不咎”时,眼中重新燃起希望。一名乡绅在宗祠召集族人,沉声道:“昭国如今势大,火器精良,粮草充足,又有皇后娘娘的‘天工神器’,谢衡必败无疑!我们若继续效忠奸贼,城破之日,必遭屠戮;不如趁早归顺,保全乡里,也为子孙谋一条活路。”

众乡绅纷纷点头,有人道:“我听说昭国对归降者不仅不杀,还授田赐爵,甚至保留原职。这等仁政,才是真天子之象!”

于是,他们连夜写下降书,派快马送往北伐大军主营,与霍奔取得联系,表达归降之意。

在大炎的西宁州,檄文更如一把利刃,直插守将周平的心脏。周平原是先帝旧将,忠勇刚正,只因不满谢衡专权,被贬至边陲。他本欲死守城池,以全忠节。可当他亲见《讨逆檄》中所列罪状,又得知东川、南湘百姓纷纷响应昭军,心中震撼不已。他召集众将,于帅府议事:

“诸位,我守此城,本为大炎社稷。可如今,大炎已非先帝之大炎,谢衡专权,祸国殃民,百姓苦之久矣。昭军北伐,师出有名,仁政布于天下,连皇后娘娘都亲赴前线督造军械,安抚流民。我们若再为奸贼守城,岂非与天下为敌?与民心为敌?”

副将抱拳道:“将军所言极是!我等皆是热血男儿,岂愿为奸贼卖命?若能归顺昭国,保全百姓,亦是大功一件!”

周平长叹一声,拔剑斩案:“传令——开城门!降昭旗!迎北军入城!我愿率全城将士,献城归降,以赎前罪!”

消息传至北伐主营,霍奔大喜过望,立即派使节前往西宁,携昭皇亲笔诏书,封周平为“昭国镇西将军”,保留其部众,赐金帛粮草。周平感泣,率全城百姓出城相迎,北军兵不血刃,拿下战略要地。

短短十日,《讨逆檄》传遍天下四百里,如春雷惊蛰,唤醒沉睡的民心。三州士子泪诵,五郡百姓焚香祭祖,誓助昭军。大炎境内,起义频发,官吏动摇,边军倒戈。昭军未至,民心已归。北伐之路,因一篇檄文,变得前所未有地顺畅。

萧靖坐于书房,手中捧着各地传来的捷报:东川义勇已编入前军,南湘粮草正经轨车北运,西宁归降后,昭军可直插大炎腹地。他望着窗外渐沉的夕阳,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他知道,《讨逆檄》的成功,不仅因文辞犀利,更因谢衡的罪行早已天怒人怨,而昭国的仁政,早已如春雨般润入民心。

他提起笔,在最新一份捷报上,郑重写下八个大字:“**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夕阳西下,余晖如金,洒在书房的宣纸上,《讨逆檄》的字迹在光中泛着赤金光芒,仿佛被赋予了灵魂。萧靖凝视着那篇檄文,心中默念:这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他们将面对谢衡的反扑、北狄的觊觎、朝堂的暗流,但只要君臣同心,军民协力,昭国终将踏破旧京,斩除奸贼,实现天下太平。

而这一篇《讨逆檄》,将成为历史的序章,铭刻在昭国复兴的丰碑之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