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吴家堡运输车队(1/2)
初冬的晨光刚漫过吴家堡东侧的空地,就传来 “咴咴” 的马嘶声与车轮滚动的 “轱辘” 声 —— 这里是刚建成的运输队大院,院墙用水泥砖砌筑,院内划分出 “马厩区”“车辆停放区”“草料库” 三个区域,六十多辆崭新的马车整齐排列(按单个车队 20 辆、暂备 3 个完整车队规划),马厩里两百多匹骏马甩着尾巴,等着喂养,一派忙碌景象。袁七踩着露水走进大院,手里拿着车队调度表,眉头却微微蹙着 —— 运输队刚组建,每个车队需配齐 20 辆马车,还要分线路跑运输、管马草饲料,人员配备繁杂,他一个人兼任调度与管理,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袁头领,您来啦!第一车队的头车都检查好了,20 辆马车的马匹全喂饱,马具也一一试过,就等您发话,咱们就能去工业区装精铁,送肖亲王军营了!” 负责喂养马匹的老周迎上来,手里还拿着沾着麦麸的料勺,脸上满是干劲。老周以前是青州府的马夫,养了三十年马,听说吴家堡招运输队人手,特意带着儿子来投奔,现在管着马厩的喂养工作,对每辆马车的马匹配置都了如指掌。
袁七点点头,走到第一车队的头车旁仔细查看 —— 每支车队设 2 辆头车、18 辆普通马车,头车比普通马车宽大,车厢用厚木板打造,外侧加装了精铁护板,车轮是实心木轮外包铁皮,能承受更重的货物,还能在运输途中为普通马车提供助力。最特别的是头车的马匹配置:内驾并排两匹,左侧是匹棕红色的成年公马,体型健壮,鬃毛油亮,是老周特意挑选的 “主驾马”,年纪五岁,性子沉稳,能应对复杂路况;右侧是匹两岁的小公马,作为 “内驾外援”,虽年轻却力气足,能帮主驾分担拉力。内侧还拴着一匹母马,毛色雪白,性格温顺,主要在爬坡时辅助发力;外驾则是四匹半大的小马,毛色各异,却都精神抖擞,负责在平路时加速,减轻内驾马匹的负担。
“头车的马匹配置得不错,老周,你费心了。” 袁七伸手摸了摸主驾马的脖子,马温顺地蹭了蹭他的手,“以后每支车队的 2 辆头车都按这个标准配马,主驾马选五岁以上、跑过长途的,内驾外援选两岁以上的壮实小马,内侧母马要温顺,外驾小马得灵活。剩下的 18 辆普通马车,每辆配三匹马可够?”
“够了够了!” 老周笑着点头,“普通马车装的都是辣椒酱、粮食这些轻货,三匹马拉着绰绰有余,遇到山路再让头车牵头引路、帮忙拉一把,20 辆马车组队走,既安全又高效,比零散跑快多了!”
袁七又走到车辆停放区,看着按车队划分的三排马车 —— 每排 20 辆,头车在前、普通马车在后,队列整齐,车厢虽有大小差异,却都坚固耐用。他拿起调度表,对围过来的三位车队队长说:“现在咱们先组建三支标准车队,每队 20 辆马车,设一名队长,负责调度队内车辆和人员,大家都记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车队配置。”
他指着调度表上的 “肖亲王军用物资车队” 一栏:“张队长,你带第一车队(20 辆马车:2 头车 + 18 普通车),拉着精铁和投石机零件去肖亲王军营,军用物资金贵,头车要走在最前和队尾,普通马车按‘五辆一组’排列,让唐不三带十个外卫跟着,每走十里路就停下来检查一次货物,确保万无一失。”
“得嘞!袁头领放心,20 辆马车的编队我熟,保证把物资安全送到!” 张队长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以前在肖亲王军营里管过运输,对车队编队和军用物资护送流程很熟悉,接过调度表就去清点车队人数和马匹。
接着,袁七指向 “落雁城车队”:“王队长,你带第二车队(20 辆马车:2 头车 + 18 普通车),18 辆普通车拉着一百八十坛辣酱和六十袋玉米,2 辆头车各带些轻便的沙晶石样品,去落雁城的玲珑阁交货,顺便把之前订的账本和笔墨带回来。落雁城路线平坦,20 辆马车组队走,四天内要赶到,路上多留意商道上的其他车队,互相有个照应。”
“好!我这就去安排装货,保证不耽误交货!” 王队长年轻,才二十多岁,却是个赶车的好手,之前跟着商队跑过落雁城,对 20 辆马车的编队行进节奏很有把握。
袁七最后看向 “北蛮 + 水泥联合车队”:“李队长,你带第三车队(20 辆马车:2 头车 + 18 普通车),其中 8 辆普通车拉着辣椒酱去北蛮换煤炭,10 辆普通车拉着水泥砖去山口城支援肖亲王修城,2 辆头车负责统筹协调,路上要经过山地,让头车多探路,普通马车跟紧队形,别掉队。”
“明白!我会把不同货物的马车分好组,20 辆马车绝不会乱!” 李队长经验丰富,以前跑过北蛮路线,知道如何在复杂路况下保持车队编队。
三支车队(每队 20 辆马车)的任务安排完,袁七的额头已经渗出了汗珠 —— 光是核对每支车队 20 辆马车的货物分配、马匹配置,就花了一个多时辰,接下来还要去草料库检查马草储备(每支车队 20 辆马车,一次出行需消耗三百斤干草、一百五十斤麦麸),去马厩查看每匹马的健康状况,下午还要教新招的赶车师傅熟悉 20 辆马车的编队技巧,一天的时间根本不够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