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医馆诊脉,戏忠喝药不喝酒(1)(2/2)
“安兄弟,”张梁拍了拍他的肩,安慰道,“<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生就这般模样不是你的错,不必在意他人眼光。”
马车一路出了西门,来到医馆门口。
戏忠才下车,便被门两侧那副楹联吸引,不由轻声念出声,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戏兄,请。”
安思帕钻进了车厢,张梁领着戏忠走进医馆内室,径直去找张伯祖师徒。
戏忠这肺病,找华佗基本上没用,恐怕难以对症。而张仲景原本着述的《伤寒杂病论》里,对肺病是有不少专方的--作为师父,张伯祖对此类病症自然更是熟稔。
“张先生,此时可方便?”
“张公子,你来得正好。”张伯祖正在伏案疾书,头也没抬地说道,“志愿者今日已开始发热,但比之往常症状要轻减不少。”
张梁轻咳一声,他抬起头来,见到有外人在,将牛痘的事情咽了回去。
张梁会意说道,“那便治一人,留一人,服了汤药后,观察二者症状变化。”
随即,他将身后的戏忠介绍给师徒二人,“这位是戏忠,肺部有疾,时常咳喘,劳烦二位先生为他仔细诊治。”
张伯祖示意戏忠落座,等他气息平稳之后,这才开始问诊。
据戏志才自述,主要症状为气短咳喘,多发于春秋冬三季,夏季情况稍好,每当气温骤变,冷热交替时最为严重,有时会咳嗽到直不起身,痰中带血;稍作运动便会出汗;夜间睡觉时不能平卧仰躺,晚上会从梦中咳醒。
“嗯~~~”张伯祖拿出两个软垫放在医案上,“将双手置于垫上。”
他看了张仲景一眼,师徒二人同时伸手按上戏忠腕间。
这不仅是一次会诊,更是对徒弟医术的现场考较。
三指分别落在戏忠寸、关、尺三部,指腹感知着他脉搏的浮沉迟数。
足足一刻钟后,两人这才缓缓松开手。
看着戏忠手上切脉的位置,皮肤下的凹坑久久没有回弹。
张伯祖神色凝重,“张嘴,我看看舌苔。”
戏忠依言而行,张仲景也过来瞧了几眼,还伸手招了一丝戏忠的口气。
“仲景,如今四诊合参,先说说你的诊断。”
“唯。”张仲景坐回圈椅,拿过一张纸,奋笔如飞,嘴里也没停,
“病患头面与四肢浮肿,皮色黯淡无华,按之凹陷难复。舌质淡胖,舌苔白滑水润,口气陈腐,此乃阳虚水湿不化、本虚标实之象。”
“闻其声,则言语低微,气力不接,中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