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 第1071章 观摩三日-亮剑无剧本

第1071章 观摩三日-亮剑无剧本(2/2)

目录

十一点三十分,岭北智谷安排盲测。观摩团随机挑选一家配套厂,抽查雨污分流井口与噪声屏障,抽取的样本送入第三方车载实验室,现场初判合格,复判结果次日上透明窗。有人觉得流程繁琐,李一凡只说两句,生态长根,必须慢在该慢之处;制度长牙,必须硬在该硬之处。没有标语,只有两行字让空气降温。

午后,干部选育基地开第一场公开课,讲台设在政务大厅一侧。主讲不是红榜,而是昨日校准的处长,他把失败节点逐条拆开:术语过载、路径不清、拒签依据不白。身边人坐第一排,提问锋利,答案不得绕弯。大夏吏部随行处室把课件收走,准备写进中青班案例库。李一凡看着那几段卡顿的视频,心里很清楚,观摩周真正要留下的不是欢呼,而是能复做的笨办法。

傍晚,外省媒体抛出“过度执法”的质疑短片,剪去摇号与复核,只留闭环瞬间。宣传口不去拉扯,透明窗贴出一条加速长链,从抽签到签名一气呵成,时间戳无断点,群众手写时间居中显示。二十分钟后风向回正,评论从标签转向细节,有人在弹幕里截出“拒签记录”的那行小字,夸张地称其为锋刃。

第三天九点,最高强度测试落在跨区协同。财政、银保、住建三口同屏开麦,把绿道贴息、里程碑拨付、分户验收三张表互相穿透。广城黄点再次亮起,原因是某楼道灯具清单更新滞后六小时,整改用时八分钟,系统自动生成“错误—修正”双截图,附责任编号与容错条款适用。观摩团中两位省级组织部长相视一笑,看见了制度留白的善意,也看见留白后面的铁律。

十点二十,外省代表团提出一题,是否允许他们主导一次盲走。李一凡立刻放行,广城、湾南、岭北三地任选线路,干部不得提前布场。盲走队伍在广城政务大厅挑了最偏的窗口,在湾南港区绕入最易误判的岔口,在岭北样机仓挑最难读的工艺牌,三处都被节拍拉回正轨。身边人专席收到了三条外省群众回拨,内容质朴得近乎笨拙:说到就做到,卡点能解释。

午后,观摩团围坐小礼堂做总评。数据管道、用人机制、财政工具、产业生态四项被逐一打分,绿黄橙分级表像一张地形图落在桌面。有人提到财力薄弱省份的现实困难,李一凡以劝退清单回应,财力赤字、数据断点、干部体制未校准三项任一存在,不建议复制,先练管道,再练人,再谈钱与项目。与其硬拽,不如稳等,路长事密,急不得。

傍晚,三日清单合成长图,广城挂牌两栋、湾南并表三站、岭北二次抽检通过一批,群众回执一千三百余份,可复核样本三百六十七个,异常九项当日闭环。四九城来电确定观摩周扩容,下一批调研团连夜排期,吏部决定将“失败样本公开课”作为干部必修。李一凡在图底写下八个字,位以才进,战果说话,像给这三天三夜打上刻刀。

夜调度不拉长,只把问题地图放到首页,用红线画出今日错位的两处细节:路标编号缺失与灯具清单滞后。整改回执旁边多出附注,拒绝把错误藏在角落,拒绝把脸面绑过伤口。李一凡站在电子墙前等最后一次跳动,江面汽笛短促,他把明日题目压在行程本底页:复制不复印,路径要站住,骨气要拧紧。室内灯光自上而下熄去,只留走廊尽头那盏值守灯,像一颗钉,钉在这座省城已经被点亮的经脉上。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