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 > 第758章 川式香辣·红糖糍粑的暖冬甜糯

第758章 川式香辣·红糖糍粑的暖冬甜糯(1/2)

目录

一、冷雨念糯,一块糍粑的食客期盼

陈皮红豆沙的温润甜香还没从“星语花坊”的空气里散去,一场淅淅沥沥的冬雨就让街巷添了几分湿冷。周五清晨,林晚星刚把店门打开,就看见熟客小周裹着厚外套站在屋檐下,手里还攥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晚星姐,这雨一下更冷了,要是有口热乎的糯叽叽小吃就好了,比如那种裹着红糖、咬着拉丝的,吃着特别暖!”

她把小周让进店里,倒了杯热豆浆,转身去找正在整理食材的谢景渊:“景渊哥,你听见没?小周说想吃糯叽叽的小吃,咱们之前做的不是脆的就是甜汤,还没有这种软糯带劲的,要不试试做红糖糍粑?我记得你老家四川的阿姨,之前寄过自家磨的糯米粉,正好能用上。”

谢景渊停下手里的活,眼睛瞬间亮了:“红糖糍粑好啊!我小时候在四川过年,我妈总做这个——糯米团煎得外脆里糯,裹上熬得黏糊糊的红糖浆,再撒把黄豆粉,咬一口又甜又香,烫得直哈气也舍不得放。而且这东西做起来快,提前把糯米团揉好,顾客点了现煎,几分钟就能好,下雨天吃正合适。”

“我就知道你会记得!”林晚星拉着他走到储物架前,翻出那个印着“四川农家糯米粉”的布袋,打开袋子就飘出一股淡淡的米香:“你看这糯米粉,是阿姨用当年新收的糯米磨的,比超市买的更细,做出来的糍粑更糯。不过得提前泡糯米吗?还是直接用糯米粉和?”说着就给四川的阿姨打视频电话,阿姨在镜头里笑着叮嘱:“不用泡糯米,直接用温水和糯米粉,水要一点一点加,和到面团不粘手才好;煎的时候要小火慢煎,煎到两面金黄才脆;红糖浆要加少许水熬,熬到起小泡才黏,记得加一勺熟芝麻,香味更足!”

当天上午,两人就开始准备食材。林晚星把糯米粉倒进大盆里,一边加温水一边用手揉:“得揉到面团光滑有弹性,像耳垂一样软才行,不然煎出来会硬。”谢景渊则在旁边炒黄豆粉,小锅里的黄豆粒慢慢变成金黄色,散出焦香,他用擀面杖擀成细粉:“黄豆粉要现炒现擀才香,放久了就没味了。”两人忙到中午,揉好的糯米面团用保鲜膜裹着醒发,黄豆粉和红糖也分装整齐,透着一股川式的热辣甜香。

二、现煎香糯·川式红糖糍粑

- 适配场景:四川传统街头小吃,外脆里糯,裹着香甜的红糖浆和醇厚的黄豆粉,适合秋冬阴雨天气作为早餐、下午茶或夜宵。尤其适合喜欢糯叽叽口感的人群、年轻人和孩子,搭配热奶茶或姜茶食用最佳,现煎现吃口感最好,冷却后可微波炉加热10秒,恢复软糯。

- 基础原料(约制作30份,每份3块糍粑):

- 主料:纯糯米粉500克(选用农家现磨糯米粉,避免用混合米粉,影响软糯度)、温水300毫升(35c左右,水温过高易烫熟糯米粉,过低面团易散)、玉米淀粉20克(增加面团韧性,可选,无则用糯米粉替代)。

- 调味:老红糖250克(选用块状红糖,比袋装红糖更香浓,避免用赤砂糖)、清水80毫升(熬红糖浆用,根据红糖浓度调整)、熟白芝麻30克(增香,可选)、熟黄豆粉100克(必须现炒现磨,香味更浓,无则用花生粉替代)。

- 工具:平底锅2个(煎糍粑首选,受热均匀,避免用铁锅,易粘底)、硅胶铲1把(翻拌糍粑用,避免刮伤锅具)、小碗10个(装糍粑用)、擀面杖1根(擀黄豆粉用)、电子秤1台、量杯1个、保鲜膜1卷、厨房纸若干(吸去多余油脂)。

- 关键步骤:

1. 制作糯米面团(软糯的核心):

- 糯米粉和玉米淀粉倒入大盆中,混合均匀;分多次加入温水,边加边用手搅拌,至面粉形成絮状(避免一次加水过多,面团过稀)。

- 用手反复揉面团,揉至表面光滑、不粘手、有弹性(揉约5分钟,可揪一小块面团煮熟,尝起来无硬芯即可);将面团用保鲜膜包裹,醒发20分钟(醒发让糯米粉充分吸收水分,后续煎制不易散)。

2. 制作黄豆粉(增香关键):

- 干黄豆500克(提前挑去坏豆)放入无油平底锅,小火慢炒,炒至黄豆粒变成金黄色、散出焦香(约8分钟,期间不停翻动,避免炒糊);炒好的黄豆放凉至室温。

- 放凉的黄豆倒入料理机中,打成细粉(或用擀面杖擀碎,过筛后取细腻粉末,去除粗渣),装入密封袋中备用(现磨现用,避免受潮结块)。

3. 分剂子与煎制(外脆里糯的关键):

- 醒发好的糯米面团取出,搓成长条(直径约5厘米),用刀切成30等份的小剂子(每个约25克);将每个小剂子揉成圆球,再用手掌轻轻按压成圆形小饼(厚度约1厘米,大小均匀,避免过厚煎不熟,过薄易煎硬)。

- 平底锅烧热,倒入少许食用油(油面没过锅底即可,避免过多油脂,糍粑变腻),油温六成热时(手放在锅上方能感觉到热气),放入糯米小饼,小火慢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