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行者钱途:武松搞钱录之账房危机与学堂转型!(2/2)
他想起东京的商铺老板们——上次揭发假货,他们欠了梁山一个人情。于是,他让兄弟给东京的商铺老板送信,说梁山学堂要教孩子算术,需要课本和算盘,问他们能不能帮忙。
没想到,商铺老板们都很积极——卖绸缎的赵老板送了十匹绸缎,让陈先生用绸缎包课本;开木材铺的李老板送了二十块好木头,让木匠做算盘;还有几个老板凑了五十两银子,让武松去东京买笔墨。
没过几天,课本和算盘就准备好了。孩子们拿着崭新的课本和算盘,高兴得蹦蹦跳跳。小石头捧着算盘,跑到武松面前:“武爷爷,我以后要当最好的账房先生,帮您算账!”
武松摸了摸他的头,心里暖暖的。他知道,培养账房先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只要坚持下去,梁山肯定能有自己的财务人才。
一个月后,戴宗的病好了,算术班的孩子也能帮着记账了。小石头帮着记驿站的管理费,一笔都没算错;小柱子帮着记商铺的租金,记得清清楚楚。戴宗看着账本,笑着说:“武头领,您真是有远见!有了这些孩子,以后我再也不用熬夜算账了!”
武松也笑了:“这都是陈先生和孩子们的功劳。以后,咱们的学堂不仅要教孩子们读书,还要教他们算术、铁匠、医术——不管是搞钱,还是过日子,都得有真本事。”
从那天起,梁山的学堂开始转型,开了“算术班”“铁匠班”“医术班”,请了老铁匠、老大夫来教课。孩子们不仅能读书,还能学本事,周边的百姓都把孩子送到梁山学堂,学堂的规模越来越大,学费收入也多了起来。
武松坐在宝珠寺的院子里,看着学堂里孩子们学算术、学打铁、学医术的身影,心里很满足。他知道,梁山的搞钱路,不仅是赚银子,更是培养人——有了人才,梁山才能长久发展,兄弟们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