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国父”为革命奔波筹钱之新加坡的生意经!(2/2)
“孙先生,我再问你一个问题。”陈嘉庚把账本放下,语气严肃,“如果革命成功了,你打算怎么对待我们这些华侨商人?会不会像清廷一样,苛捐杂税一大堆?”
“不会。”孙中山斩钉截铁地说,“革命成功后,中华民国会颁布《商律》,保护商人的利益。华侨要是想回国投资,政府会给土地、免关税;要是想继续在海外做生意,政府会在各国设立领事馆,帮华侨维权。陈先生,你现在做橡胶生意,将来中国的橡胶市场,一定比新加坡大十倍、百倍。这不是我空口说白话,是我给你的‘商业计划书’。”
陈嘉庚盯着孙中山看了很久,突然笑了:“孙先生,你不像个革命家,倒像个生意人。行,我信你。我给你捐五万块,另外,我再发动新加坡的侨商,给你凑十万块。不过,我有个条件:革命成功后,你得让我在厦门办一个橡胶加工厂,政府得给我批地。”
孙中山一下子站起来,激动地握住陈嘉庚的手:“陈先生,谢谢你!你的条件,我答应!将来厦门的橡胶加工厂,一定是中国最大的!”
那天下午,陈嘉庚在新加坡的“中华总商会”召开会议,把孙中山介绍给各位侨商。孙中山没讲太多大道理,只讲了“投资未来”——投资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中国,比投资任何生意都划算。
会议结束时,侨商们一共捐了十三万五千块。孙中山看着手里的支票,眼睛都湿了。他知道,这不是十三万五千块钱,是新加坡华侨对革命的信心。
可他没高兴多久,就接到了一个坏消息:清廷驻新加坡领事馆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准备派人拦截汇款,还要抓他。
“孙先生,你得赶紧走。”陈嘉庚把一张去美国旧金山的船票塞给孙中山,“我已经安排好了,今晚就坐船走。钱我会通过香港的商号转出去,你放心。”
孙中山握着陈嘉庚的手,千言万语都堵在喉咙里。他只能说:“陈先生,保重。革命成功那天,我一定亲自来新加坡接你回国。”
晚上,孙中山登上了去美国的轮船。站在甲板上,看着新加坡的灯火越来越远,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笔钱用好,一定要让革命成功,不能辜负这些华侨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