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虚星定波澜(2/2)
更让人欢喜的是,北岸商户带来了消息,说愿意用双倍的价钱收关城的粟米——那边今年春旱,粮食歉收。周伯当即又组织了五艘船,装了满满当当的粟米和布匹,趁着虚星未落,连夜出发。
几趟下来,渡口渐渐热闹起来。南岸的码头堆满了北岸运来的盐铁,像两座小山;北岸的货栈里,关城的粟米和布匹成了抢手货。有北岸的商人索性住了下来,在渡口边搭起临时的棚屋,等着新一批货船到港。
尹喜常来渡口查看。他蹲在岸边,看着货船稳稳靠岸,船夫们扛着盐袋往仓里运,脚步轻快得像踩着棉花。周伯递给他一块北岸的新盐,盐粒在手里簌簌作响:“先生瞧,这盐多白净!用它腌今年的新菜,保管脆爽。”
尹喜捏起一粒盐,放在舌尖,咸味纯正,带着阳光的味道。他望向北方的天际,虚星依旧明亮,像颗嵌在夜幕上的镇纸,稳稳地压着河汛的躁动。“水通,则货通;货通,则民安。”他轻声道,目光掠过码头上忙碌的人群——船夫们在补帆,商人在清点货物,孩童们围着刚卸船的铁器好奇地摸来摸去,连空气里都飘着股兴旺的气息。
汛期过半时,北岸的最后一批货船到了。除了盐铁,还带来了些稀罕物:西域的葡萄干,装在陶罐里,紫莹莹的;南方的茶叶,用油纸包着,打开纸包就闻到清香。周伯说,这些是北岸商户用关城的粟米换来的,特意分些给尹喜尝尝。
尹喜把葡萄干分给码头的孩童,看着他们含着果子笑,眼里的光比虚星还亮。他知道,虚星定澜,定的不只是河水,更是人心——当货船往来如梭,当南北物资相易,当渡口的号子和笑声混在一起,这片曾被地动惊扰的土地,才算真正活了过来。
暮色降临时,最后一艘货船收起了帆。虚星的光芒落在安静的码头上,给盐堆镀上银边,给铁器染上冷辉。周伯和船夫们坐在岸边的石头上,分着新烤的粟米饼,饼香混着河水的气息,在夜色里漫开。
“等汛期过了,咱再修个新码头。”周伯咬了口饼,含糊地说,“比这再大两倍,能停下十艘船。”
尹喜望着北方的星空,虚星的光映在他眼里,像落了两颗安静的星。他知道,这水运的通畅,只是个开始,就像这汛期里平稳的河水,会带着关城的日子,往更宽、更稳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