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真刀真枪(2/2)
安装调试阶段,设备都是宝贝疙瘩,磕碰不得。
让学徒上手,万一……”
他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明白。
在汉阳,学徒都是跟在师傅后面看几年才敢碰核心设备的。
负责平炉的卡尔·鲍尔立刻用德国工程师特有的坚持的语气回应:
“万一,正是我们需要通过严格的规程和现场指导来避免的!
如果永远不让他们接触核心,三年后他们依然什么都不会!
安全规程会细化到每一个动作,我们的技术员会寸步不离。
但接触和学习,必须从现在开始!”
他的话斩钉截铁,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会议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德方坚持培训必须嵌入紧张的安装进程,且要真刀真枪;中方忧虑重重,既怕耽误工期,更怕新人在关键设备上出错造成损失。
翻译吴文渊和沈梦溪的语速明显加快,努力精准传递着双方话语中的每一个细微含义和潜在的坚持。
苏承业深吸一口气,双手按在桌面上,目光直视施密特和汉斯:
“施密特顾问,汉斯先生,我们明白!
设备是死的,人是活的。
没有过硬的人,七个月后就算点火成功,也撑不过一个月!”
他转头看向陈志远等中方组长,“再难,培训也必须搞!
而且要按德国专家的要求搞!
安全规程,一条都不能少!
操作步骤,一步都不能错!
工期要赶,但人更要练出来!”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从今天起,所有中方技术员、学徒,分组编入德方顾问和技术员的小组。
白天,全程跟安装、学调试!
晚上,集中上课,啃图纸、学原理!
翻译不够,就分组轮换,人歇翻译不歇!
我们的人,吃得了这个苦!”
他的话掷地有声,陈志远等人脸上的疑虑未消,但都挺直了腰板。
施密特看着苏承业,又看看那些年轻的中方技术骨干脸上混合着紧张和渴望的神情,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极淡的、几乎不可察觉的松动。
他点了点头:“很好。那么,从今天下午的分组现场踏勘开始,培训就正式启动。菲舍尔,把各组的详细培训嵌入计划分发下去。”
他再次用木杆重重敲了敲那个红色的投产日期:
“七个月,是终点,也是起点。
设备竖起来只是第一步,让它们活起来,并且一直活下去,才是真正的成功。这需要我们双方,”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每一天、每一刻,像齿轮一样紧密咬合,像钢铁一样承受压力。开始吧。”
会议结束,人群涌出会议室。
德方顾问们立刻聚在一起,对着图纸和计划表低声讨论着下午踏勘的细节。
中方组长们则围住了苏承业和吴文渊,七嘴八舌地确认着分组和翻译的安排。
年轻的学徒们跟在后面,眼神里充满了对未知工地的敬畏,和对即将开始的真刀真枪学习的忐忑。
走廊里,脚步声、低语声、纸张翻动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股充满压力,却也孕育着勃勃生机的洪流,涌向远处机器轰鸣、钢铁林立的建设现场。
真正的磨合与挑战,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