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机场一叙(1/2)
陈如轩刚坐上飞机准备离开燕京时,他正在机场等乘机,有个年轻女子走过来时认出了他。
“陈老师,是你吗?你的直播我可看了好多回啊,我还给你刷过礼物。”
陈如轩一听,他连忙开口道:“你好你好,我是陈如轩。”
接着这个女子坐在了陈如轩的旁边。
“陈老师,你给网友们在直播中答疑解惑,我觉得还是很受用,不过我有个问题,就是您觉得,眼下的教育咨询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陈如轩一听,对于这个问题他其实也思考过,可是并没有得到个系统的结论。
陈如轩指尖摩挲着登机牌边角,目光先落在女子亮着期待的眼睛上,又扫过她手机壳上印着的“教育规划备考中”字样。
他没有急着开口,反而先递过去一瓶未拆封的矿泉水。
女子接过水的手停顿了一下,显然没料到镜头前侃侃而谈的博主会这么亲切,连声道谢后坐直了身子。
陈如轩想了想缓了缓,思路渐渐清晰:“要说教育咨询的未来,首先得打破现在的‘信息差壁垒’——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家长找咨询,要么是被机构牵着走,要么是搜了一堆碎片化信息反而更乱?”
女子猛地点头,把手机往桌上一放:“对对对!我闺蜜去年给孩子找升学咨询,花了三万多,结果机构给的方案全是网上能搜到的模板,连孩子的兴趣特长都没考虑!”
“这就是关键。”
陈如轩往前倾了倾身子,眼神亮了起来。
“未来的教育咨询,一定是‘个性化定制’为主导,而且得是‘全链路跟踪’——不是给个方案就完事,从孩子的性格测评、兴趣挖掘,到升学路径调整、甚至心理疏导,都得跟上。”
他这话刚说完,旁边座位上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忽然侧过头,手里还拿着个笔记本:“这位老师,您这话我太认同了!我是做企业培训的,最近想转型做教育咨询,总觉得现在的模式太僵化,您能再说说吗?”
陈如轩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当然可以。其实教育咨询和企业培训有共通点,都是‘以人为本’,但教育更需要‘长期主义’。比如现在很多咨询只盯着‘升学’‘提分’,却忽略了孩子的‘生涯规划’——一个初中生,你得让他知道未来有哪些职业方向,这些方向需要什么能力,再倒推回现在该学什么、怎么学,这才是根本。”
西装男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着,还不忘追问:“那您觉得,小机构在这个趋势下有机会吗?现在大机构都在搞标准化,小机构资源少,是不是很难竞争?”
“恰恰相反。”
陈如轩摇了摇头,语气肯定。
“大机构的标准化容易‘一刀切’,而小机构的优势就是‘灵活’和‘深度’。比如你可以专注做某个细分领域,像‘艺术生升学咨询’‘中职生对口升学规划’,把这个领域做深做透,比大机构的泛泛而谈更有竞争力。”
这话让旁边的女子眼睛也亮了:“陈老师,我就是做中职教育的!我们学校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对口升学的政策,也不知道怎么选专业,我之前想做这方面的咨询,又怕没人认可,听您这么说,我忽然有信心了!”
陈如轩看着她兴奋的样子,心里也跟着高兴:“你这个方向选得好!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中职生的升学和就业需求很大,但这方面的专业咨询太少了。你要是做这个,首先得把‘政策解读’做到位,比如不同省份的对口升学政策、招生计划、录取规则,都得摸得门清,再结合学生的技能特长做规划,肯定能做出口碑。”
就在这时,机场广播响起,提醒陈如轩乘坐的航班开始登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