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樊登讲论语:先进(精装版) > 乡愿,德之贼也:无原则的退让是助纣为虐

乡愿,德之贼也:无原则的退让是助纣为虐(2/2)

目录

我们分辨一个人是乡愿还是圣人,或者是乡愿还是君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这个人是否会拿原则来做交换。不守原则底线退让容忍的人,是典型的乡愿。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一条底线,且在任何处境下都能坚守,那么这个人便称得上是有容人之量、有操守的君子。

罗曼·波兰斯基执导、获得多项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钢琴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犹太人钢琴师藏在废墟里,饥寒交迫地过了很多年。有一天,他被一个德国军官发现。德国军官问他是干什么的,他回答是一名钢琴师。德国军官说“这里有钢琴,你演奏给我听听”。

这其实是个惊心动魄的场景。当时德国人在杀犹太人,不管犹太人会不会弹钢琴,都有可能被杀戮。

钢琴师坐下来,很镇定地弹了一首钢琴曲。影片到此处,很多观众应该没有看出什么波澜。有一回,我和乌尔善导演聊到这个场景,他的剖析令我大有收获。他说:“这是全剧的**,如果你能知道他弹的是什么曲子。”

从人的趋利避害的本能来看,钢琴师完全可以弹一首贝多芬的钢琴曲。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家,这样的示好可能有机会活命。但是钢琴师没有。他弹了肖邦的曲子,名字叫《G小调第一叙事曲》。

这首曲子并不是特别出名,但是懂钢琴曲的人应该知道,这是一首鼓舞波兰人民反抗异族压迫的钢琴曲。电影中,钢琴师在演奏时看起来平静如水,但钢琴曲却表现出了他的从容赴死之心。

钢琴师躲躲藏藏、苟活于世,被发现也没有与德国军官拼命,但他内心的底线没有丧失,敢于在德国人面前演奏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曲子。他显然不是一个乡愿,而可以看作一个君子。

《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片子,最初想找波兰斯基执导,但是波兰斯基表示自己不能拍这样的片子,他没办法站在一个德国人的角度来重新看待这个故事。

后来影片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斯皮尔伯格与波兰斯基都是犹太人,但他们之间有一定的区别。波兰斯基是从集中营里出来的人,而斯皮尔伯格出生于美国,没有经历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苦难,所以他能从其他角度来梳理电影所讲述的故事。

在这里,两部电影都推荐大家看一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