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击磬于卫:孔子为什么不选择当个隐士(2/2)
世事已然如此,你该知道深浅。如果能够洁身自好,就洁身自好;如果条件不允许,难免被淋湿,也是自然的事情,有什么好难过的呢?
荷蒉的人认为,很多事情都不必纠结,愿意出来做事情就做,不愿意做事情就避开。
孔子听完之后,说:这人说话真果决,说得这么容易。
接着,孔子说“末之难矣”。“末”同“蔑”,蔑视之意。“末之难矣”,意思是“我没法跟您讨论了”。在这种状况下,你怎么去讨论都没有意义了,因为对方已经铿锵有力地得出了结论。
孔子的意思是:算了,我无话可说了。
在很多出世之人看来,很多事都没什么好烦恼的,比如庄子就特别果决,他拒绝当官,只愿意自由自在地生活。他希望自己活成一棵“空的大树”,这棵大树无所取材,没法做家具,没法做船,什么也做不了,所以不会被砍伐,能活一万年!
选择避世的人,的确可以非常简单、果决。
最痛苦的是孔子这样的人,他未尝不知道避世就可以抛开一切繁杂之事,但他只能“知其不可而为之”。如果他没有精神追求,就会像阳虎一样,或者像季氏一样浑水摸鱼,为自己牟取私利。但是,孔子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他希望能够为老百姓多做点事,推行仁政,同时他还需要跟那些“妖魔鬼怪”打交道。所以,他需要经常安慰自己,通过击磬来表达自己的落寞。
对于荷蒉之人的话,孔子只能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