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樊登讲论语:先进(精装版) > 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大度、无私是领导者的基本涵养

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大度、无私是领导者的基本涵养(1/2)

目录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公叔文子与自己的家臣僎“同升诸公”,也就是一起被提拔。

孔子听到之后,说“可以为‘文’矣”,意思是公叔文子配得上“文”的谥号。

谥号对于古人有多重要呢?在古代,谥号是在一个人逝去之后,对他用最精练的文字进行的盖棺论定,而且有严格的礼制,不能乱来。举一个例子,范仲淹的谥号叫范文正公,欧阳修叫欧阳文忠公,苏东坡叫苏文忠公,他们三位的谥号都是两个字,即在“文”字后加一个“正”或者“忠”。欧阳修去世的时候,关于到底是给一个字还是两个字就讨论了好几年,因为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单独一个“文”字属于第一级的谥号,是表达非常高的褒奖,而“文正”“文忠”则稍低一个层次。真正能够以“文”字为谥号的,在他们那个时代只有王文公,就是王安石。

公叔文子的谥号是“文”,这是表达对他极高的赞颂,意味着他具有经天纬地的才华、宽宏博厚的德行。

他为什么能够配得上这个谥号?孔子通过“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这件事就能够看得出他的气量。他愿意把自己的家臣举荐出来,与自己一起于朝堂之上并肩而立、平起平坐。孔子认为,就冲这一点,他就值得称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