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樊登讲论语:先进(精装版) >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与人交往的原则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与人交往的原则(2/2)

目录

在日本,笑也是需要谨慎的。在日本文化中,一个人没有理由地对他人笑也许并不意味着礼貌和善意,因为在对方看来,这样的笑是莫名其妙的,甚至可能是嘲笑。与之相反的是欧美人,无论是否认识,都会热情地打招呼、微笑。日本人最初和西方人做生意的时候,不理解欧美人的这种“自来熟”,产生了不少误会。

后来,日本的国际企业为了改变这件事情,专门对员工进行了培训,请员工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和文化,学习如何和西方人打交道。

在中国古代,也有这样的可能,人不能无缘无故地发笑,且很多贵族并不欣赏别人对自己无理由地笑。

公叔文子的笑都是从心而生的,是因为真正感到愉快才会笑,这样的笑显得格外真诚,具有感染力,所以自然没有人觉得不好。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不是不能拿东西,而是拿东西要符合义,这样,人们就会觉得他拿也是应该的。

公明贾对于公叔文子的评价很精彩。

但是孔子听完,说了一句:“其然?岂其然乎?”

这是一句非常有琢磨空间的话,意思是:是这样啊,真的是这样吗?

孔子似乎不太认同,或者说不太相信。我不知道孔子是不相信公明贾说的话,还是不相信公叔文子能够做到这一点,这都有可能。

总之,孔子对以上的评价,是有保留的。

这段文字给予我们最大的借鉴,是“时然后言”“乐然后笑”“义然后取”这三个与人交往的原则。做到这样,你才能在人际关系中让他人感觉舒适。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