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直错诸枉:领导者要打造公司的“一致性”(2/2)
对于孔子的话,樊迟还是没听懂,但老师已经解释得这么详细了,他实在不好意思再追问就出门了。
他出门后,见到优等生子夏,就问子夏:“我刚才问夫子什么叫作有智慧。夫子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是啥意思?”
子夏说:“你真是赚到了,这句话多棒、多有营养!”子夏瞬间就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子夏说:“舜当年掌管天下的时候,在民众当中选人才,把皋陶(gāo yáo)选拔出来(皋陶是历史上的名臣。皋陶、伊尹、子产都是在《论语》中经常出现的名臣的代表)。德行不好的人一看,舜选拔的是这样正直而有才华的人,和自己不是一个路数,知道自己讨不到好处就离开了。”
关于“不仁者远矣”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不仁者有自知之明,觉得自己够不上选拔人才的标准,就离开了;另一种解释是不仁者没觉得自己不对,只是感觉不对路子,而去找更符合自己路数的领导者了。所以,只要把皋陶推举出来,就不用再多说什么,大家都知道了选拔人才的标准。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商汤从老百姓当中选了伊尹。伊尹也是一代名相。与舜选拔皋陶一样的道理,“不仁者远矣”。
子夏给樊迟举了两个古代著名的君王选拔宰相的例子,告诉他什么叫作“举直错诸枉”。
反之,如果“举枉错诸直,能使直者枉”。如果一个组织中,选拔的全是奸佞,只讲哥们儿义气,谁跟自己关系好就提拔谁,那么整个组织的风气都会被带坏。
无论是一个组织的管理者,还是一个家庭氛围的缔造者,都应该去思考自己到底应该“举”什么、“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