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哉闵子骞:不同的格局带来不同的视角(2/2)
孔子肯定了这个说法,他说“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没有人对闵子骞是一个大孝子有怀疑。
为什么闵子骞会有“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样的想法?他的思维角度和普通人不一样。所谓的思维角度,就是格局和尺度。假如一个人将自己的格局和尺度定义为“我”,那么,他评判世界上的人好不好,不是看他人对社会的贡献,而是看对方对“我”好不好。
如果闵子骞看重“我”,他一定会想办法让父亲休妻,因为对“我”来说,继母是个绝对的坏人。但是闵子骞看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他的格局是整个家庭,对于整个家庭来讲,两个弟弟需要照顾,爸爸需要照顾。为了家庭,他愿意承担继母对自己的不公,这就是格局和尺度。
不同的格局带来不同的视角,赋予我们不同的角色。如果我们让自己的格局跳出“我”的范围,能为乡里考虑,我们就是乡里的贤人;能为整个国家、民族考虑,我们就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能为整个世界考虑,我们就是一个世界主义者。
我们听到闵子骞的故事,可能会感觉很意外,讶异于一个人怎么会这样想问题。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感受,不妨在以后的生活里提醒自己,想问题的时候,多找一些角度,找到不一样的出发点。也许对于很多事情,你都能找到新的答案。